生态兴则文明兴。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发展成为一道必答题。地处中国西南高原的黔西南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顶层设计与战略部署。2013年以来,黔西南州以湿地公园申报与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构建南北盘江流域湿地生态保护体系,目前,已在南北盘江的重要生态敏感区域的典型湿地类型上建立贵州兴义万峰、安龙招堤、北盘江大峡谷、晴隆光照湖、册亨北盘江、望谟北盘江等6个国家湿地公园,全州湿地生态系统自然性、完整性、稳定性得到增强。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每当出神入化的美景映入眼帘时,这段脍炙人口的词句便涌上心间。在城市生活急据扩张的今天,黔西南的湿地保护区以生态系统完整,生物多样应该是人们期待中的“桃花源”。为宣传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引起更多人关注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问题,本报连续推出相关报道,带你走进黔西南六个国家湿地公园,一起用图文来表现黔西南湿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资料图片)
兴义万峰国家湿地公园万峰林稻田湿地 通讯员 胡云江 摄
兴义万峰国家湿地公园
兴义万峰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兴义市区东南,规划总面积3755公顷,涉及兴义市南盘江镇、则戎乡和万峰林街道办事处3个乡镇(办事处),由万峰湖片区和万峰林片区组成,两个片区间通过地下暗河连为一体。
万峰湖片区主要由万峰湖、马岭河及周边湿地组成,片区总面积2226.23公顷。万峰林片区主要由纳灰河、河流两岸稻田及部分峰林组成,片区总面积1528.77公顷。
湿地公园内的湿地类型主要由库塘湿地、永久性河流湿地、喀斯特溶洞湿地、永久性水稻田湿地等构成,湿地总面积为2295.08公顷,湿地率为61.12%。
万峰湿地公园处于我国三大特有中心之一的滇黔桂特有中心,有各类特有植物71种,其中中国特有植物44种,西南特有植物26种,贵州省特有植物1种。按保护等级,计有国家Ⅱ级保护植物1种,列入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保护植物5种,CITES(华盛顿公约)保护植物28种。脊椎动物有289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物种共计23种,其中包括I级重点保护动物2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21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的共有23种。
公园湿地景观资源丰富,其中万峰湖因国家重点工程天生桥水电站大坝拦截南盘江而形成,湖面开阔,湖形奇特,沿岸峰林、溶洞、森林密布,风光独特。公园内喀斯特地貌景观丰富,峰林地貌发育,形态以锥状为主,峰体排列有序,错落有致,与水体、乡村田园构成绮丽的山水美景,形成独特的喀斯特湿地景观,万峰林片区中的纳灰“八卦田”,环带状农田形如八卦,水体至中内流入地下河,景观独特,极具观赏价值。“布依八音坐唱”,民族服饰,民族舞蹈,“五色花米饭”、“查白歌节”等,人文资源丰厚多彩。其中,“布依族板凳龙舞”、“布依族织锦”、“白碗窑白陶制作技艺”、“贵州醇酒酿造技艺”等已被列入黔西南州第三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布依族刺绣”、“布依族服饰”、“布依族‘报笨’习俗”等被列入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布依族“八音坐唱”、查白歌节、“布依勒尤”和“布依高台狮灯舞”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生长在黔西南国家湿地公园的兰花
白鹭在黔西南国家湿地公园
安龙招堤国家湿地公园
安龙招堤国家湿地公园
安龙招堤国家湿地公园,处于被誉为“喀斯特心脏”的全球三大岩溶集中区的东亚岩溶片区——贵州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小春城”的安龙县城,包括以招堤为中心,从巧硐湖沿陂塘河,经荷花池至绿海子的湿地及周边山体,规划总面积507.7公顷,湿地公园涉及湖泊、河流、沼泽与人工4个湿地类,有淡水湖泊、草本沼泽、永久性河流、喀斯特溶洞、库塘等9个湿地型,构成以岩溶湖泊为主体,以招堤为魂,以荷花为特色,以城镇-湿地-森林为依托的独特复合生态系统,湿地面积278.2公顷,湿地率54.8%,湿地类型多样、生态特征典型、景观秀美、人文和谐,在我国岩溶高原区独一无二,全国罕见。
湿地公园有全球最典型的峰丛洼地地貌,有贵州省第二大岩溶湖泊——绿海子及喀斯特溶洞,是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的天然参照物;其复合湿地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稳定,陆地—湿生—挺水—沉水与浮水植被序列完整,植被类型典型,是岩溶地区的典型代表;湿地维系着安龙县城的水生态系统及饮用水源安全。
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丰富,有维管束植物85科215属309种,脊椎动物5纲31目75科199种;珍稀动植物资源众多,有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和贵州特有种——贵州萍蓬草等,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3种,如贵州疣螈、苍鹰、红腹锦鸡、猕猴等;有中国或贵州省特有动植物14种,如南方拟餐、乌梢蛇、安龙臭蛙、灰胸竹鸡、贵州菊头蝠等;有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名录易危级别的物种10种,如豹猫、白腹锦鸡、黑眉锦蛇等;有82种国家“三有”保护动物,表明区域生物资源极具保护、科研价值。
湿地公园所在地历史悠远,文化源远流长,有与苏堤、白堤齐名的招堤,是贵州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有招公筑堤的壮举,晚清重臣、洋务派代表、素有“钢铁之父”著称的张之洞父子在此的轶事;有丰富多彩的布依民俗文化;有反清起义的布依族首领王囊仙的传奇故事;有300余年的荷文化、摩崖石刻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还有风光旖旎的绿海子,风景如画的巧硐湖,荷香四溢、烟柳迷青的十里荷香,小桥流水、如诗如画的荷花池,这是一处风景秀丽、人文荟萃之地,为全国最美50佳小城和最佳赏荷避暑胜地。
安龙招堤湿地公园于2013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为试点,2018年12月经国家林草局批准正式授牌为国家湿地公园。
册亨北盘江国家湿地公园海豚湾
册亨北盘江国家湿地公园
册亨北盘江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册亨县东北部的北盘江流域。北盘江水能资源丰富,全流域水能储量较高,水质优良,是沿岸居民水源地之一。北盘江湿地植被生态功能齐全,经济价值好、社会价值高,湿地内乔木和灌木树种主要起生态防护作用,部分植物可以作为食用和药用。湿地内的水草是鱼类、鸟类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地。
册亨北盘江国家湿地公园北起岩架镇支流洛凡河,南至册亨县双江镇的双江口。西起岩架镇洛凡村燕子洞,东至册亨县与望谟县县界,总面积2415.77公顷,涉及岩架镇和双江镇共9个行政村。湿地面积1375.96公顷,湿地率55.96%。
册亨北盘江国家湿地公园所在地以河谷为主,地貌为北盘江下游低山侵蚀河谷,园区风光旖旎,青山秀水。山上林木郁郁葱葱,水在山中如玉带,蜿蜒顺着山谷而下,形成水在山中,山在林中,山、水、林相依的特征,适宜多种类型的动植物在此栖息繁衍。
公园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园区共有维管束植物有166科597属1081种。其中蕨类植物27科61属129种。裸子植物5科5属5种;被子植物134科531属947种。其中,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种,叉孢苏铁,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9种,金毛狗、桫椤等。
园区内野生动物种类较多,合计286种,隶属5纲32目75科。其中鱼类50种,隶属于5目8科;两栖类6种,隶属于2目5科;爬行类25种,隶属于3目7科;鸟类163种,隶属于13目35科;哺乳类42种,隶属于9目20科。有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1种,蟒蛇;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19种有猕猴、藏酋猴等。
北盘江流域湿地公园地段山川秀美,景色旖旎,水光潋滟,适宜动物栖息繁衍。该区域水面广阔,布依族文化源远流长,北盘江流域的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文化。因此,册亨北盘江国家湿地公园集自然风光和多民族文化于一体,具有显著的生态及景观价值。(彭高琴)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