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政策之后,课后服务成为了学校个性化教育的时空。3点半之后,怎样突破标准课时、跨越学科课程、走出传统课堂的素质教育场景,对教师的育人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月11日,2023年上海市课后服务教师培训启动,这项由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和上海市科协科学教育中心共同组织实施的培训覆盖全市16个行政区,共计500名中小学教师参加。
【资料图】
立足于课后服务教师队伍建设,培训从内容设置、资源配套、机制保障三个维度整体规划布局,为本市课后服务教师提供立体化、专业化、常态化的专业发展支架。
四个维度发展课后服务关键素养
课后服务是深度实施项目式学习的时空,也是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场域,要求教师要善于因材施教,个性化育人,在兴趣小组、学生社团等课后服务活动中设计和实施指向核心素养的跨学科、综合性、活动化项目教学。
本次培训瞄准课后服务教师的关键能力素养,设置“综合素养提升”“素质教育教学与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项目专业实践”“资源整合运用”四个维度培训内容,兼顾视野的宽度和专业的深度,突出过程的规范和资源的融通,汇集了上海市科协、区校外教育单位、社会优质资源单位的特色实践课程,为素质教育教师关键素养的发展提供针对性指导,引领课后服务教师进一步革新理念,加速认知迭代,开阔视野,强化本领,赋能课后服务提质增效。
配套开放资源平台支持交流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从学习、实践到反馈的螺旋上升过程。为了支持广大教师提升课后服务工作水平,本次培训依托“上海市课外校外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打造开放的教师学习资源库,依托“上海市学生素质教育优质课程资源平台”打造开放的教师课后服务实践资源库,依托“教师智荟”科艺中心微信专栏打造教师交流展示互学的空间。三个开放的资源平台,为广大课后服务教师的学习、实践和交流展示提供全过程的资源支持。
5月起,“教师智荟”科艺中心微信专栏将推出的《成长——上海市课外校外优秀教师微视频》系列展播,跟随优秀课外校外教师,解析特色学生活动案例,立体透视“双减”背景下,新时代的教师、学生、学校在课后服务、学生社团、创新实践活动中共同成长的动人故事,化立体而丰富的教师成长案例为优质教师互学资源,让育人智慧同频共振,助力教师不断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和能级。
构建课后服务教师发展支持网络
本次培训还配套了强有力的保障机制,为课后服务教师搭建了市区联动,校内外协同的常态化教师发展支持网络。
比如,依托市区联动机制,在全市校外教育单位优势项目点设立30个上海市课外校外教师专业发展分中心,以项目教师的培育高地,带动全市素质教育教师队伍发展。依托校内外协同机制,与上海科技馆、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中国电科五十所、上海朵云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等近30家热心素质教育事业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场馆、艺术院团、高新企业等优质资源单位联合,共建上海市课外校外教师培育基地,以优质资源联盟,为课后服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教育实践提供丰富优质的资源保障。
栏目主编:徐瑞哲
本文作者:龚洁芸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