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

四川省教育厅组织遴选第二批落实“双减”工作20个典型案例 予以推广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双减”文件精神,我省各地各校因地制宜作出安排,开展了大量有益的实践探索。从健全作业管理制度、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压减学科类机构数量、推进校外培训机构“营转非”、加强资金监管、防范涉稳风险等方面涌现出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值得各地借鉴学习。

教育厅组织遴选了第二批落实“双减”工作的20个典型案例,现予以推广,请各地各校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借鉴,进一步增加政策措施,确保“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一、四川天府新区:丰富课程体系,服务方式个性有选择。四川天府新区基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家庭需求层次差异,创新服务形式,丰富课程资源供给。一是构建丰富课程体系。形成“1+2+N”课程体系,“1”即基础课程,以作业指导、个别辅导、自习答疑、综合阅读等方式实施;“2”指体育和艺术课程,帮助每个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和艺术特长,全区共开设球类、舞蹈、绘画、书法、器乐等课程727个门类;“N”为科技、人文、劳动、国际理解等素质教育特色课程,包括3D打印、趣味编程、机器人、国学、剑术等课程355个门类。二是提供衔接分段服务。课程与家长下班时间相衔接,课程分A、B双段设置,一、二年级延时至17:30,三至九年级延时至18:00。“A段”集中开展作业指导,指导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开展综合阅读、写作练习等,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答疑解惑等。“B段”在“A段”结束后,集中开展兴趣培养和特色素质教育,学生按年龄段或专业发展程度选课走班。三是自主选择服务内容。学生在线选课,预课见面,试听评价,及时反馈。学生试听通过后正式报名,生成个性化定制课表。学生和家长视个体需求、教师视个人素养可自主选择服务时段。75%的学生选择校内教师服务,25%的学生选择社会资源服务;66%的学生选择体育和艺术兴趣课程,34%的学生选择科创、劳动实践、人文、国际理解等其他素质教育课程,另有35%的学生选择多门课程。

二、成都市高新区实验小学:探索全方位评价方式,加强课后服务品质课程统整。针对“5+2”课后服务课程,学校改革成效评价制度,将课后服务课程评价制度纳入“金紫荆”课程评价体系,从学生、课堂、课程、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一是活化学生评价。将学生的课后服务拓展成长体验与感想编入《高新实小学生“金紫荆”成长手册》,从学科学习力、儿童适应力、创新力个性化发展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每学年开展一次学生“校园吉尼斯”评选表彰活动,评选“阅读之星”“美德之星”“十佳科技小能手”“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等个性化奖项。二是优化课堂评价。坚持学生主体,强化教师主导,立足“学习、生活、创造”三个本位,关注学习力、适应力、创造力培养,遵循“生长型”课堂评价标准,发掘“5+2”课后服务“生长型”课堂示范课例,每年颁发“金紫荆”课例奖不少于20项。三是深化课程评价。从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效果三个维度,将“5+2”课后服务课程与学科特色课程一起,坚持目标规划与成果展示相适宜,通过课程成果展示活动及专家评审,每年评选校级“十大优质校本特色课程”。四是强化教师评价。将“5+2”课后服务巡课评价、督课评价、学生满意度评价、教师自评与互评结合起来,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式,评选优秀榜样人物,丰富教师评价载体和荣誉体系,完善并实施“金紫荆”教师评价制度,加大奖励力度。

三、成都金牛区:立足“基础+拓展”,多元推进课后服务提质增效。金牛区立足“基础+拓展”课后服务内容的全面落实、高质呈现,通过“完全辅导、完善空间、完备服务”,丰富全面育人路径、实现学生增值成长,推进区域课后服务水平的整体迭升。一是抓实“基础”内容,提供减负实施支撑。按照“学习辅导为内容、能力培养为要义”的推进思路,有效有质指导学生作业完成、减轻学生作业负担。重视“点面”双向推进,即在整体指导学生作业完成基础上,根据学生个体学情,落实分层化辅导、针对性辅导或延伸性学习;重视“能力”培养提升,强调学生自主探索、深入学习、渐进总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二是力促“拓展”落实,搭建学习广阔平台。学校层面,采取“特色清单+定制清单”的菜单式项目确定方式,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挖掘所处区域有益资源,广泛搜集家长“定制”需求,提炼整合、确定项目,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已提供课后服务特色清单117套,并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清单组合及进行“二次选择”的机会,学生课后服务参与率96.2%;区域层面,建立优秀教师课后服务志愿和学校课后服务师资需求“对接清单”,推进区内优秀教师课后服务跨校走课,逐步形成区域课后服务优质教师资源库。三是探索“多元”路径,构建全面服务样态。全区71所义务教育段学校在实现课后服务应开尽开的基础上,结合“五育并举”要求及本区在劳动教育、阅读教育等方面的优势,落实“一校一案”,通过有关文化传承、品德浸润、体质提升、技能学习等“多样态”服务项目的探索性、创新性开设及“动态增减”机制的建立,实现学生体验内容的多项供给、多点共促。

四、巴中市借力职业教育助力“双减”实施。一是创新机制,助力减负提质。以职业学校为实施主体,以中小学为服务对象,形成“小学—职业陶冶期、初中—职业感悟期、高中—职业探索期”的职业教育助力“双减”服务体系,采取“职业认识-职业体验-职业素质-职业价值-职业梦想”职业启蒙教育五个阶段服务“双减”,创设“分段式多类型”课程结构模型,探索以活动为主线的职业启蒙教育思路。二是丰富路径,助力课后服务。依托职业学校信息技术类、农林牧渔类、财经商贸类等专业开创“小小药剂师”、“用植物作画”、“跟我学理财”等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游中学,学中做,做中乐”。开展“酒旅研学中心”、“罐子沟莲文化研学教育实践基地”、“九寨山研学基地”等中小学研学基地,通过研学之旅潜移默化培养家国情怀。三是聚焦实效,助力全面发展。全市9所职业院校资源全部面向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开放,目前,职业教育服务“双减”工作教师达到700余人,各职业学校结合资源开展职业体验扮演、职业日、科技前沿讲座、励志演讲与匠心分享等活动200余次,利用职业日,邀请家长、各行各业的知名人士来中小学作职业报告100场次,建成职业体验中心18个,建成研学基地6个,普通中小学参与师生人数突破万人,拓展了中小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习激情,有效培养了中小学生的职业志趣和职业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仁寿师范附属小学:聚焦作业设计“四走向”突破“减负增质”重难点。“减负增质”,作业设计是关键。仁师附小聚焦作业设计“四走向”,着力解决“如何做到少、精、准、活、趣、效”难题。一是设计分层,从单一走向多样。作业设计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和可持续发展需求,以“基础训练”“综合运用”“拓展创新”为框架,以“最近发展区”为基点,从数量、难度、完成方式、完成时间四个维度分层设计作业,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二是拓宽思路,从封闭走向开放。作业设计倡导学科融合,将多学科知识渗透或串联,设计整合性项目式作业。注重学段衔接,根据低、中、高段同一类型题目的不同要求,形成序列化作业体系。体现家校协作,让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提升作业实效。实现形式开放,采用说、唱、演、画等形式,增强作业趣味。三是统筹管理,从班级走向年级。学校成立作业设计中心,建立作业资源库,实行“年级+班级”,“统一+灵活”的作业共享模式。每一份作业都经历“个人试备—集体创编—个性实施—反思精炼—收集入库”五大流程。在作业循环使用中,老师们再精选、组合、改编,不断更新充实作业题库。四是融入社会,从课堂走向生活。“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合理安排课余、周末、节假日时间,结合五项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从学校走向街道、社区、乡村,通过实践反馈卡进行多元反馈。

六、盐亭

关键词: 四川 教育厅 双减 20个 案例

责任编辑:Rex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