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深度 >

战国四大名将,有三人都倒在了离间计之下,唯有一人功成身退-资讯推荐

战国时期不仅名将辈出,同时也是大争之世,阴谋和阳谋层出不穷,比如冯亭献上党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阳谋,并由此催生了影响战国大格局的长平之战;至于阴谋就更多了,其中用得最频繁的就是离间计,战国不少名将都深受其害,比如乐毅、信陵君等等,就连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廉颇、李牧、王翦都有三人都倒在了离间计之下,唯有一人功成身退。

廉颇


(资料图)

长平之战之前战国的格局是这样的:秦国实力虽然最强,但还没有到一家独大的地步,魏、楚、齐虽然衰弱了下去,但是经过胡服骑射的赵国军事实力仅次于秦国,甚至有和秦国掰手腕的实力,阏与之战和几之战中赵国名将赵奢和廉颇曾两次击败秦军。

长平之战的前一阶段,老将廉颇用兵持重、坚守不出,和秦国对峙了三年,秦相范雎施行离间计,派人散布流言说秦军不怕廉颇,最怕的是大败过秦军的赵奢之子赵括,成功地使赵孝成王临阵换帅,以赵括换下了廉颇,最终导致了长平之战的惨败。

白起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0年)秦国赢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主将白起主张一鼓作气攻克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刚刚遭遇大败无力独自抗衡秦国兵锋,于是派出苏秦的族弟苏代用重金贿赂秦相范雎,以白起一旦攻灭赵国其地位足以跃居范雎之上的言辞成功离间了范雎和白起的关系,使得两人结下仇怨,最终在范雎的谗言之下秦昭襄王赐死了白起。

李牧

秦灭六国打得最辛苦的就是灭赵之战,一开始秦军势如破竹,但是李牧率边军南下参与对秦作战之后,秦国连续遭遇败绩,先后在肥之战和番吾之战中两次败于李牧之手,

公元前229年秦国再次发动灭赵之战,秦军兵分两路,秦将王翦率秦军主力和李牧对峙于井陉,赵国虽然实力远不如秦国,不过李牧筑垒固守、稳打稳扎,成功地挡住了王翦,秦军进退不得,再次利用赵王昏庸无知、赵相郭开贪财和嫉贤妒能的弱点,以离间之计使得赵王临阵换帅导致李牧被杀,赵国也因此亡国。

王翦

四大名将唯有王翦一人功成身退,不得不说,打仗方面王翦可能不是最厉害的,但是审时度势却是王翦的强项:一方面他以自污打消了秦王对自己的猜忌之心,另外一方面他没有贪念权势,六国统一之后不见王翦身影,原因很可能是王翦急流勇退,主动交出了兵权,从而功成身退得以善终。

虽然说廉颇、白起、李牧都倒在了离间计之下,不过细细想来都是各有原因:赵孝成王换下廉颇其实是无奈之举,因为赵国粮草短缺耗不起只能速战,换下廉颇是迟早的事;秦王杀白起其实是为了夺回军事主导权;赵王迁换下李牧也是为了掌握对赵边骑的控制权,以及瓦解公子赵嘉对王位的威胁(李牧是赵嘉的支持者),不能单纯地把它们完全归于离间计的作用。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