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深度 >

重塑!这个地方社区民警占比达51.47%

如何解决“农村派出所警力少、村寨见警难、应急处置调警难、重大活动集中用警难、专业打防难”?


【资料图】

重塑!

坚持警力跟着警情走。黔西南公安将56个常住人口2万人以下、年刑事发案10件以下的派出所进行重塑,全面推进全州23个农村中心派出所建设,下沉特警、刑警、交警和机关民警在内的466名警力充实中心派出所,推动全州每一个派出所民警都达到5人以上目标,警力占比达40.11%,实现警力结构更加优化。

“我们当时也有顾虑,担心派出所整合后,辖区警力减少甚至没有。”兴仁市百德镇副镇长张源表示,运行后的中心所不仅增加了几倍警力,辖区见警率也提高不少。

在兴义市万峰林中心派出所,所长杨勇正在向调研考察的同行们介绍“两队一室”运行顺畅的关键。

“我们改革的关键就在于实打实的警力下沉。现在派出所总警力提升至121人,切实保障了情报指挥、执法办案、社区警务等工作都有专人负责。”他说,中心派出所的改革,让社区警务做得更扎实、侦查办案能力更专业、指挥调度水平更强化,警务效能得到稳步提升。

自“中心派出所”改革后,黔西南公安社区民警占比超过了51%。

“我们原来是围着桌面转,现在围着村子转、围着群众转。”兴仁市百德中心派出所社区民警刘守常说起改革后的工作变化,很坦率,尤其是现在,他80%的时间都沉在村子里,对开展社区警务工作更有信心。

兴仁市林家寨村街上,林叔正拉着民警的手连连表示感谢。“那天要不是你们,可真就闹出人命了!”林叔回忆当时因土地界限问题和邻居争执不休,正在走访的社区民警及时介入调解,才有效防止了“民转刑”“刑转命”案件的发生。

“和群众相处的时间多了,话也更管用了,现在他们有事都愿意找我们。”如今的社区民警,已经从群众眼里的“生面孔”变成了“老熟人”。

据了解,黔西南公安还自主研发“一标三实”社会治理系统,使基础信息的采集使用率大大提升,推动社区警务工作向纵深发展。(杨紫云)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3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