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兴仁市鲁础营回族乡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勇担历史使命,强化责任担当,全面打造经济发展有序、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醉美生态民族乡。
严抓基层组织建设,战斗堡垒“强”起来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鲁础营回族乡始终坚持“抓党建从工作出发,抓工作从党建入手”,补足村级干部队伍结构短板,全乡8个行政村支书主任“一肩挑”,选优配强村级专业化管理干部36名,“乡聘村用”11名大学生到村跟岗,村级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功能不断增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红色引擎”作用,联动管理辖区13个党支部,建立健全“党委政府主导、责任部门主抓、村支两委主干”三位一体农村工作责任落实体系,明确乡主要领导、各挂村领导、驻村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4个责任主体的工作职责,细化各股室(站、所)工作内容,按照“一村一策”“一村多策”思路,立足实际,采取“‘望闻问切’找病因、‘集中会诊’开药方、‘凝心聚力’共治疗、‘专家复诊’促康复”步骤,为支部把脉会诊、找准病根、对症下药,敦促党员干部想事有动力、干事有方法、成事有实效,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整体提升。
“我是党员我先上”,这是疫情防控期间,鲁础营回族乡党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为了开展送医、送药、送温暖活动,党员自发就地转为党员志愿队9支,走访群众800余户,为群众发放防疫健康包400余份。同时,不少党员志愿者还主动报名参与夜间联防联治巡逻,维护村寨安全稳定,2022年开展巡逻90余次,让党支部“红色堡垒”熠熠生辉,党员“红色旗帜”飘扬在群众身边。
精准发展农业产业,群众腰包“鼓”起来
产业兴旺是乡村发展的关键所在。
该乡结合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打造烟叶、菜叶“两叶”,“优质菜+食用菌+优质稻”产业带和“优质烟+优质菜”产业带“两带”,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烤烟这一支柱产业,主攻小黄牛、食用菌、蔬菜、茵红脆李等优势产业,全力做好农业产业发展文章,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致富。依托三棵树坝区蔬菜基地、龙井海食用菌基地、生态水稻基地等,创新“党支部+公司+村级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模式,通过流转土地、基地务工、入股分红强化利益联结,实现公司、合作社、农户“三赢”局面,吸纳当地务工群众300余人,人均年增收4000元。
鲁础营回族乡大白菜丰收 吴平修 罗大星 摄
积极探索推行“村社合一”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统筹人力、物力、资金,积极发展自主经营、合作共建农业产业项目,打造农产品品牌,搭建销售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构建产销一体化机制,着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近年来,该乡大力推进配套完善产业发展的相关设施设备,引进生物颗粒燃料生产项目落地,完善农产品上下游衔接机制,线上线下抓好产品销售,着力打造“土司鲁乡”农产品特色品牌,逐步推进全乡农村产业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全乡种植烤烟面积6300余亩,涉及8个村289户烟农,带动务工人数2200余人次,2021年扩建食用菌生产基地130亩,食用菌规模达800余亩,种植茵红脆李8000余亩,覆盖农户650余户(包括50余户贫困户),亩产值8000余元。
移风易俗树新风,基层治理“活”起来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工程。
该乡牢固树立底线思维,落实风险防控原则,做深做实“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铁三角基层治理机制,持续推进党建、综治、民政等“多网合一”,设立网格党小组45个,组建网格96个,选优配强党小组组长45人、网格员96人、联户长323人,引导41名党员干部下沉网格参与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工作。积极搭建村民议事平台,构建“党群共商、村组共建、村民自治”议事机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网格员、离任村干部、寨老、党员、退伍军人等人群召开动员会、共商会、院坝会,推动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发挥“红黑榜”教育激励作用,通过“红榜”激励先进、“黑榜”鞭策后进,引导群众提高认识、转变思想,依托村民议事平台,组织召开各类会议50次覆盖2000余人次,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制度32条,在全乡8个村公示栏张贴“红黑榜”,开展婚丧嫁娶“打招呼”70余次。
树牢可持续发展理念,村容村貌“靓”起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鲁础营回族乡大力实施“石漠化山头绿起来”攻坚计划和造林行动,推进退耕还林、石漠化防治、水土流失治理等重大生态项目建设,全乡共有林场8个,林地14.6万余亩,森林覆盖率在70%以上,被贵州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贵州省林业局授予“贵州省森林乡镇”称号,清水河村被授予“贵州省森林村寨”称号。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对马别河、鲁础营大桥河的日常巡查和生态保护,集中开展建筑工地、乡村道路交通、矿山工地等扬尘整治,加强秸秆露天焚烧管控,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转运站各1个,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鲁础营回族乡马保树美景 任常辉 黎凤花 摄
该乡探索实施绘就一张美好蓝图、健全一套措施机制、打造一条产业带、开好一次群众会、组建一套议事机构、搭建一座“乡贤桥”、共建一个宜居示范点“七个一”模式,以清水河村为乡村振兴示范点,以点带面研究发展逐步推进,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核心区通过不断打造,错落有致的房屋、干净整洁的道路、房前屋后的小花园小菜园,一幅幅田园乡村蓝图徐徐展开。
在下一步工作中,鲁础营回族乡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团结带领全乡干部群众,埋头苦干、踏实肯干、拼搏实干,奋力在谋发展、保稳定、促和谐上下足功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建设经济发展有序、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醉美民族乡努力奋斗,奋力交出不负组织、不负群众、不负时代的优异答卷。(文/黔西南州委组织部供稿)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