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望谟县紧扣乡村振兴目标要求,探索果园、茶园、菜园、家园、乐园“五园”同建新模式,协同推进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环境治理、文明创建等工作,助推乡村振兴开新局。
扩规模,建优势果园。充分利用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两江一河”区位优势,打破乡镇行政区划界线,科学规划发展芒果、百香果、火龙果等热作水果产业,打造精品水果产业园。大力推广“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统一规划地块、水果品种、技术标准,确保种植规模化、规范化。利用水果的品质优势和市场空档期,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联合发力,提升种植效益。目前,全县形成20万亩精品水果种植产业园,完成无公害水果产地认证11个。望谟板栗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树品牌,建特色茶园。投资2.9亿元在郊纳镇建设茶园基地,引进福建正山堂集团、贵州王母铁红茶叶开发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在郊纳镇建设大型综合茶叶加工厂和3个小型加工厂,初步形成茶叶生产、加工体系。通过在贵阳、重庆、成都、宁波等地开设形象店、设置茶专柜和参加各级茶赛事活动,提升八步紫茶的影响力。目前,共流转各类土地种植八步紫茶2.06万亩。2019年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首次授予“中国紫茶之乡”称号,2021年荣获农业农村部颁发“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分区域,建梯次菜园。根据东西部高山、土地面积宽等特点,在石屯、打易等海拔相对较高的4个乡镇,规划种植葱、蒜等附加值较高、经济效益好的226类名优菜、野生菜。根据中部土山区地势平缓、无霜期长的特点,在乐旺、大观等海拔适中的4个乡镇,规划连片种植竹笋类、果用类等产出量高、市场需求大的夏秋蔬菜。根据热河谷地区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等特点,在桑郎、昂武等8个乡镇推广“菜—稻—菜”循环种植模式,规划种植西葫芦等25类生态蔬菜品种,构建形成早春蔬菜、延秋蔬菜、保冬蔬菜三大蔬菜产业带。目前,共规划种植各类蔬菜26万亩,产量37.5万吨,产值10.33亿元,户均增收1.9万元。
重治理,建美丽家园。分民族特色类、小康示范类、文化旅游类、特色产业类、生态文明类五个类别,深入推进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等级。结合每户庭院布局,深入开展以整“五脏”、治“六乱”为重点的乡村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引导农户对各自庭院进行靓化改建。同时,形成“户集中、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农村粪污遍地、杂草丛生等卫生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目前,先后投入5000余万元,对113个村庄实施规划建设,成功打造了新屯、纳王、甘莱等20个庭院靓化示范村,全县建制村垃圾收集转运率达100%。
育新风,建文明乐园。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评议组织,以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依托道德讲堂等平台,由村两委党员干部、乡贤能人、文艺骨干等组成志愿服务队,开展文明家庭评选等思想教育活动。宣传推广全县共识、党政共担、干群共商、全民共建、成果共享的“五共”治理模式,重点在建章立制、创新方法上下功夫,实现乡村治理工作民主化、多元化、制度化、规范化。目前,共开展各类文明评选、宣传等活动1359场次,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300余条,评选省级、州级、县级文明家庭24户、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28人。
责任编辑: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