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深度 >

住建部重磅表态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8月31日,一场事关“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重磅新闻发布会在国新办举行。

住建部部长王蒙徽携倪虹、黄艳两位副部长集体亮相,介绍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情况,以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作出的贡献,并就此集中回应媒体10个焦点问题,涉及年轻人租房买房难、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大拆大建、城市内涝问题、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乱象等。

发布会开头,王蒙徽重申了“房住不炒”的定调,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继续“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并提出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帮助2亿多困难群众改善住房条件。

关于如何防止城市大拆大建,住建部副部长黄艳提出,尽量保留、改造、利用既有的建筑,不随意移迁拆除已认定的历史建筑、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建筑,鼓励采用“绣花功夫”来织补、修补、更新,保持老城区的格局和肌理。推动由过去的单一“开发方式”转向“经营模式”,“尤其是不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

针对当前扰乱房地产市场秩序的行为,住建部近日明确表态,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住建部副部长倪虹答南都问时介绍,受利益驱使,个别房地产市场主体仍铤而走险,扰乱房地产市场秩序。接下来将把房地产开发、房屋买卖、房屋租赁、物业服务等人民群众反应强烈和社会关注度高的突出问题,作为整治重点。

焦点1:

如何防止城市大拆大建?

保留城市记忆鼓励采用“绣花功夫”更新

在今年8月初,住建部就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要求严格控制大拆大建,坚持留改拆并举,因此也被外界称为“限拆令”。

关于如何防止城市大拆大建?黄艳提到,经过高速的城镇化发展,中国城镇化水平已超过60%,意味中国已步入到城镇化中后期。因此,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要由过去大规模的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现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已纳入到“十四五”规划中,很多地方出台了城市更新政策、机制,谋划了不少推动城市更新落地的项目。“但同时,一些地方也出现了有悖初衷的苗头,比如开始计划大规模拆除旧城旧区,有的地方还发生了大规模砍老树现象。”

为了防止各地重走城市粗放开发建设老路,住建部在研究论证基础上起草了《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这个文件得到了各方面认可和支持。《通知》今天已正式印发实施,具体要求包括:

第一,要划出城市更新重要底线。一是要控制大规模拆除。在老城区里面,除了违法建筑还有经过专业机构鉴定为危房的,不能够大规模、成片、集中地拆除现有建筑,这是对拆除的要求。二是控制大规模增建。老城区本来就密度高、强度大,要防止加剧城市交通、市政安全等环境承载压力。三是尊重居民意愿。不大规模异地拆迁,支持就地就近安置,鼓励房屋所有者、使用人都来参与城市更新,主要是用共建共治共享美好生活家园的模式来推动城市更新。四是控制住房租金涨幅。有些地方大拆大建后,给群众租房带来困难,所以要降低市民尤其是低收入困难群体租房子的成本。

第二,要保留城市记忆。尽量保留、改造、利用既有的建筑,不随意移迁拆除已经认定的历史建筑、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建筑,鼓励采用“绣花功夫”来织补、修补、更新,保持老城区的格局和肌理,坚持低影响的更新建设模式,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和特色风貌。

第三,稳妥推进城市更新。主要是要加强统筹谋划,坚持城市体检评估先行,不增加地方隐性债务,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推动由过去的单一“开发方式”转向“经营模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更新,尤其是不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更注重补短板、惠民生的里子工程,统筹地上地下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安全和韧性,尤其在社区层面,还是要注重补齐设施和服务短板,建设完整的居住社区。

“城市更新的工作刚刚起步,仍在探索过程中。”黄艳说,下一步将推进城市更新试点,探索城市更新的方法路径,推出一批示范项目,积极、妥善、有序地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焦点2:

年轻人租不好、买不起房怎么办?

将降低有关税费10月1日开始实施

南都记者了解到,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重视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特别是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等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努力做到住有所居、职住平衡。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有效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的供给。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尽最大的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缓解住房困难。

国务院6月24日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关于新市民和青年人住房困难问题,它是一个伴随着城镇化发展进程而凸显的问题。由于新市民和青年人工作年限比较短,收入相对比较少,购房和付租金能力比较弱。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现在在大城市有70%的新市民和青年人是靠租房来解决住的问题,然而租金付得起的房子区位比较远,区位比较好的租金又比较贵,这成为新市民、青年人买不起房和租不好房的一个现实困难。

如何解决新市民、年轻人租房买房难问题?倪虹提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有关部门从2019年开始在全国13个城市开展了试点工作,同时针对人口流入比较多的大城市,也开展发展共有产权试点工作。通过试点,经过总结,形成了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意见的材料。

6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6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意见》。《意见》坚持问题导向,主要是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在制度设计上突出了针对性、科学性、规范性和市场化,重点是五项基础制度和六个方面的支持政策。

五项制度:一是针对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特点,明确保障标准,建筑面积一般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质的市场租赁住房租金,就是小户型、低租金。准入条件由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的情况来设定。二是坚持供需匹配。三是明确地方责任。四是赋予城市人民政府更多的自主权,可以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产业园区配套用地和存量闲置房屋等来建设,采取新建、改建、改造、租赁补贴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筹集房源。五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

六项政策:一是完善了土地政策。刚才我讲到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闲置土地、企业用地。二是简化了审批流程。利用非居住存量土地和非居住存量房屋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可由市县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审查建设方案,取得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书后,由相关部门办理立项、用地、规划、施工、消防等手续。三是中央将对符合规定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任务给予一定的补助。四是降低有关税费。财政部、税务总局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经出台了公告,将于10月1日开始实施。五是对于改建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执行民用水电气的价格。六是加强金融支持。

“一个城市,青年人有希望,城市才有未来;对于国家来讲,青年人有了希望,国家才有未来。”倪虹说,解决青年人、新市民住房问题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也是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城市政府应该有这个内生动力,把“要我做”变成“我要做”,下决心、下力气解决好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问题。“下一步,我们要重点抓好政策落实,真正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让新市民和青年人人能早日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

焦点3:

如何治理城市内涝问题?

力争4年能有效应对内涝防治标准内的降雨

近期,部分城市发生严重内涝,在解决城市内涝方面,住建部有什么措施?黄艳回应称,城市内涝治理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它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这个系统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流域区域洪涝统筹体系。城市排水安全和城市周边的大江大河、区域河流水系的行洪、泄洪以及区域滞洪能力是密切相关的,必须做好防洪和排涝的衔接。遇到暴雨,甚至是极端天气,一旦发生洪水入城或者河道水位上涨顶托,城市雨水就排不出去。汛期城市发生的大面积积水或者是内涝,往往是这种情况,没有形成洪涝统筹体系。

第二,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一方面,要加强城市竖向设计,因为水往低处流,所以要合理地确定地块高程,科学确定排水分区。另一方面,还要构建“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包括排水管网、泵站、排水通道、河湖水系等。目前这套体系的建设还有很大差距,欠账较多,实事求是地讲,需要久久为功。各地现在普遍编制了城市排水防涝相关的规划或系统性方案,正在持续推进落实。

第三,应急管理体系。针对超标降雨,要实施区域“联防联控”,洪涝“联排联调”,加强监测预警和预警的响应,以及信息共享,统筹城区水系、排水管网和城外大江大河、水库的调度,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前段时间刚刚发生的郑州极端天气,降雨量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应对这样的天气必须坚持人民生命至上,及时采取停工停运、转移避险等应急措施。

“这三个体系必须要同时发力,我们才能真正解决城市的内涝问题。”黄艳说,“十四五”期间,住建部将与有关部门一起,切实抓好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的落实,指导地方用统筹的方式、系统的方法来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建立健全流域区域洪涝统筹机制,同时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力争到202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确保能够有效应对内涝防治标准以内的降雨。

“在超标降雨的条件下,城市生命线工程以及重要市政基础设施的功能不能丧失,到2035年,总体要消除防治标准内降雨条件下城市内涝现象。”黄艳说。

关于外界关注的海绵城市建设,黄艳也给予了回应。她说,海绵城市是绿色生态原则下的城市雨洪管理的理念,国外有的叫它“水弹性城市”,也有叫它“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简单地说就是让城市有更多空间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也就是让这个城市硬化的地面不能比例过大。

“遇到极端天气降雨,我们还是依赖排水系统和应急措施,这几年下来,我们一共有30个海绵城市试点,试点区域效果非常好,能够应对内涝防治标准内的降雨目标和效果。”黄艳说。

焦点4:

如何整治房地产市场乱象?

用3年时间重点整治人民群众反映4大问题

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事关整个房地产市场发展和群众的切身利益。近日,住建部也明确提到,要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整个房地产市场秩序的明显好转。房地产市场开发的偷工减料、买卖的虚假广告、租赁的克扣租金、物业收费不透明等,都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南都记者了解到,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6个部门开展了一次房地产租赁中介机构乱象的专项整治。

“但也发现,受利益驱使,个别房地产市场主体还是铤而走险,扰乱房地产市场秩序,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倪虹在回应南都记者提问时提到。

7月13日,住建部会同8个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三年的时间,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监管制度不断健全,监管信息系统基本建立,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群众信访投诉量显著下降。

具体举措包括四项原则:

一是坚持聚焦问题,重点整治。以问题为导向,重点抓四个领域,就是房地产开发、房屋买卖、房屋租赁、物业服务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和社会关注度高的突出问题作为这次整治的重点。

二是坚持群众参与,开门整治。以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群众广泛参与,定期公布整治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三是坚持齐抓共管,综合整治。充分发挥各部门作用,加强协同配合,整合资源利用,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提高房地产市场秩序综合整治能力。

四是坚持标本兼治,长效整治。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信息化等手段,既解决当前房地产市场秩序的突出问题,又注重完善体制和机制,从源头上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目前各地已开始行动。

据倪虹介绍,前一阶段,海南省开始了行动,检查了711个房地产项目,其中有开发企业552家,中介752家,目前对于有违规行为的,责令企业、中介机构整改的有205家,约谈了222家,停业整顿的59家,通报的40家。

广东最近也开展了行动,通报了75家,其中24家是开发企业,30家是中介企业,21家是物业企业。深圳市对“深房理”案件一查到底,对违规违法的嫌疑人也依法作出了刑事拘留处理。(记者潘珊菊)

关键词: 住建部 住有所居 人民 全体

责任编辑:Rex_0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