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深度 >

宁可做一些过度的预防措施 也要把风险灾害降到最低

据河南省气象服务中心消息,郑州市气象台8月22日13时30分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3小时内,郑州市区、航空港区、新郑、荥阳降水量将达100毫米以上,并伴有雷暴、短时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除特殊行业外,应停止集会、停课、停业。南都记者注意到,该预警信息发出后,郑州市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支队发微博称,郑州交警全体路面警力确保在岗在位,提醒车辆绕行积水道路,排除安全隐患。

郑州一系列的应对举措受到舆论关注,背后的逻辑并不复杂。“7·20”特大暴雨造成巨大的损失,灾害应对的方方面面,可谓殷鉴不远,人们不希望因为应对不到位而再次遭受损失。如今暴雨再次侵袭,有足够的理由相信,郑州能够做好应对。

事实上,河南全省上下普遍重视此次强降水过程,而“7·20”特大暴雨的受灾地郑州市更是如此。8月21日12时,郑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防汛Ⅱ级应急响应,要求各地严格落实《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提出应对措施,进一步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加强会商研判,及时关闭地下空间、桥涵、隧道、下凹式立交,必要时坚决组织群众转移,一旦发生险情灾情,立即组织抢险救援,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截至8月22日上午11时,郑州全市已经转移安置群众24万人。此外,8月22日当天郑州东站停运旅客列车70列。从这些措施不难看出,当地决策部门为接下来的暴雨做足了准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7·20”特大暴雨中发生险情灾情的重点部位和区域,当地提前预置抢险救援队伍和防汛物资,严防死守,确保安全。应对暴雨灾害,有轻重缓急之别,过去暴雨所暴露的盲点,其隐患在短时间内可能无法完全消除,这就需要在新的灾害来临时做好专门的应对,防止意外发生。

面对政府部门的种种应对措施,民众的反应如何?南都记者采访发现,在“7·20”特大暴雨灾害中曾发生积水倒灌的京广路隧道,已有防汛准备。当地居民杨先生告诉南都记者,“隧道口停着好几台救援车辆和穿着制服的十几个人,在待命。还是很有安全感的。”这种情绪流露并不难理解,民众在这种特殊环境下有没有安全感,主要就取决于这些点滴的应对举措。只要应对得当,就有足够的把握渡过难关。

灾害应对的主体既包括政府部门的力量,也涉及具体的个人。正如此前南都社论所指出的,当紧急情况突然发生,政府和组织等救援力量又来不及介入时,身处险境的人更多只能依赖自己和周边的力量展开自救。“7·20”特大暴雨中,遇见侯文超这种拍车窗的人是幸运的,但在此之后,相信他们对类似的灾害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在社交媒体上,很多个人的灾害应对颇受关注。人们把私家车停在高架桥上,或者用砖头把汽车垫高,虽然从预报看这次暴雨没有“7·20”大,但许多市民心有余悸。不少市民称此前已购买安全锤,有市民甚至购买了皮划艇。

从上述小细节不难看出,很多人从上一次暴雨灾害中也习得了相应的经验。一次教训惨痛的灾害,会让人记住很多。上一次暴雨的见证者,不会轻易遗忘灾害期间所发生的点点滴滴,而铭记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吸取教训,避免悲剧重演。

“7·20”特大暴雨之后,面对类似新的暴雨,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公众,可能都倾向于提前做好准备,甚至宁可做一些过度的预防措施。这样的决策无可厚非,毕竟,相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这种措施所付出的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此次暴雨破坏力究竟如何,是不是雷声大雨点小,这都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每一个人为自己打好预防针,有了充分的应对,相信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关键词: 过度 预防 措施 风险 灾害

责任编辑:Rex_0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