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深度 >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完成了智能网联汽车第一阶段标准体系建设

据央视报道,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7月7日宣布,我国完成了智能网联汽车第一阶段标准体系建设。专家指出,这标志着我国基本形成了能够支撑驾驶辅助及低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同时,随着L2级及以下智能汽车加速上路应用,安全管理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和解决。

标准先行支撑智能汽车应用提速

7月6日至8日,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河北省沧州市举办了“第七届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及标准法规国际交流会(ICV 2021)”及“首届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成果展”。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董事长安铁成在会上表示,“十四五”将是汽车产业开启新纪元的关键五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事关全局。我国在全球率先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规划,在促进相关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支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技术基础和保障作用。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我国于2017年12月印发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对整个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架构了四个部分、14个子类、近100项国家标准。其中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和应用趋势,优先研究制定基础、通用规范标准,以及技术成熟、应用广泛、与国家战略相关的产品与技术标准共24项。

据了解,智能网联汽车第一阶段标准体系发布了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盲区监视系统等内容的6项国家标准,报批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等12项国家标准。这些国家标准直接支撑起驾驶辅助及低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上路应用。专家指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优化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加快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标准体系建设。

会上,智能网联汽车分标委发布了2020-2021年组织完成的10项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需求研究成果,包括基于网联技术的汽车安全预警类场景研究、汽车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研究、智能网联汽车商用密码应用研究、智能网联汽车数字证书应用研究、车控操作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研究、车控操作系统架构研究、车载操作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研究、车载操作系统架构研究、车载计算平台研究和智能网联汽车半导体单元研究。

据介绍,当前汽标委智能网联汽车分标委创新标准化工作模式,将主动适配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及产业发展对汽车标准化的需求,开展细分领域标准化需求调研,确保标准体系建设与产业发展相协调。

智能汽车安全管理仍面临诸多挑战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总工程师刘法旺在会上指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受到国内外高度重视,安全形势更加复杂严峻,欧美日陆续发布管理指南,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也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要求,但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管理仍面临诸多挑战。

据南都此前报道,市场数据显示,当前国内搭载L2级自动辅助驾驶系统的智能汽车销量正成倍增长,仅2020年1-11月上险量已达260万辆。随着智能汽车“加速”上路,智能功能与使用安全、数据采集与处理安全、交通法规权责三大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公众关注。

对此,国家层面正密切关注智能汽车的安全标准问题。今年以来,已有《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指南(试行)》、《信息安全技术 网联汽车 采集数据的安全要求》、《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等多份国家部委政策直接指向智能汽车安全发展。

刘法旺认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使得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变化。过去业内比较关注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形成了很好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实践,随着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的应用,功能安全、数据安全变得更加突出。引发了预期功能安全的问题,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和解决。

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汽车召回管理部主任肖凌云就“智能网联汽车安全与召回管理”发表演讲,介绍了新技术给汽车安全带来的新风险、智能网联汽车事故调查与召回新情况、车联网信息安全与OTA监管方面的最新进展。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标准所副所长王兆表示,当前智能网联汽车在探索中加快商品化应用进程,智能网联汽车体系安全理念受到各方普遍重视,围绕网联化的管理及规范措施也在加快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体系规划及建设加快进入新发展阶段。

目前,自动驾驶功能测试与评价类标准取得积极进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及配套标准成为标准工作的优先点,首批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工作也已启动,功能安全要求正式纳入汽车产品准入管理要求,基于车辆特征需求的零部件标准成为后续重点。王兆强调,智能网联汽车标准须坚持安全前提和技术中立原则,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记者 徐劲聪)

据央视报道,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7月7日宣布,我国完成了智能网联汽车第一阶段标准体系建设。专家指出,这标志着我国基本形成了能够支撑驾驶辅助及低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同时,随着L2级及以下智能汽车加速上路应用,安全管理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和解决。

标准先行支撑智能汽车应用提速

7月6日至8日,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河北省沧州市举办了“第七届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及标准法规国际交流会(ICV 2021)”及“首届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成果展”。

202107071439167766.jpg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董事长安铁成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董事长安铁成在会上表示,“十四五”将是汽车产业开启新纪元的关键五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事关全局。我国在全球率先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规划,在促进相关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支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技术基础和保障作用。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我国于2017年12月印发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对整个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架构了四个部分、14个子类、近100项国家标准。其中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和应用趋势,优先研究制定基础、通用规范标准,以及技术成熟、应用广泛、与国家战略相关的产品与技术标准共24项。

据了解,智能网联汽车第一阶段标准体系发布了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盲区监视系统等内容的6项国家标准,报批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等12项国家标准。这些国家标准直接支撑起驾驶辅助及低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上路应用。专家指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优化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加快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标准体系建设。

会上,智能网联汽车分标委发布了2020-2021年组织完成的10项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需求研究成果,包括基于网联技术的汽车安全预警类场景研究、汽车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研究、智能网联汽车商用密码应用研究、智能网联汽车数字证书应用研究、车控操作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研究、车控操作系统架构研究、车载操作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研究、车载操作系统架构研究、车载计算平台研究和智能网联汽车半导体单元研究。

据介绍,当前汽标委智能网联汽车分标委创新标准化工作模式,将主动适配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及产业发展对汽车标准化的需求,开展细分领域标准化需求调研,确保标准体系建设与产业发展相协调。

智能汽车安全管理仍面临诸多挑战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总工程师刘法旺在会上指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受到国内外高度重视,安全形势更加复杂严峻,欧美日陆续发布管理指南,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也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要求,但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管理仍面临诸多挑战。

202107071440160129.jpg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总工程师刘法旺

据南都此前报道,市场数据显示,当前国内搭载L2级自动辅助驾驶系统的智能汽车销量正成倍增长,仅2020年1-11月上险量已达260万辆。随着智能汽车“加速”上路,智能功能与使用安全、数据采集与处理安全、交通法规权责三大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公众关注。

对此,国家层面正密切关注智能汽车的安全标准问题。今年以来,已有《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指南(试行)》、《信息安全技术 网联汽车 采集数据的安全要求》、《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等多份国家部委政策直接指向智能汽车安全发展。

刘法旺认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使得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变化。过去业内比较关注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形成了很好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实践,随着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的应用,功能安全、数据安全变得更加突出。引发了预期功能安全的问题,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和解决。

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汽车召回管理部主任肖凌云就“智能网联汽车安全与召回管理”发表演讲,介绍了新技术给汽车安全带来的新风险、智能网联汽车事故调查与召回新情况、车联网信息安全与OTA监管方面的最新进展。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标准所副所长王兆表示,当前智能网联汽车在探索中加快商品化应用进程,智能网联汽车体系安全理念受到各方普遍重视,围绕网联化的管理及规范措施也在加快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体系规划及建设加快进入新发展阶段。

目前,自动驾驶功能测试与评价类标准取得积极进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及配套标准成为标准工作的优先点,首批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工作也已启动,功能安全要求正式纳入汽车产品准入管理要求,基于车辆特征需求的零部件标准成为后续重点。王兆强调,智能网联汽车标准须坚持安全前提和技术中立原则,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

关键词: 智能 网联 汽车 标准体系 中国

责任编辑:Rex_0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