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了不起的南山少年丨在古城穿越时空,观文物修复激发文创思路

南头,是“深港历史文化之根”“粤东首府、港澳源头”“深圳城市的原点”。8月8日上午,“行走的思政课”系列活动之“了不起的南山少年”活动文脉之行以历史为书、以文物古迹为据,走进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南头古城,让南山少年加深对南山城区的历史文化认识,品味深圳这座现代城市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传承。

“原来我曾在文物上面踩了五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古城之旅勾起深圳学子童年回忆

南头古城被列为“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区”之一,坐落在繁忙的一线大都市中,却宛如一片静谧的世外桃源,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在这座典型的岭南广府建筑风格民居聚落中,不仅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古代先贤,还承载着部分深圳学子的童年回忆。

在古城的南门口,来自南头中学的陈诗敏同学向大家介绍,“我们身后的这个位置,以前是个卖菜的地方,从这个门走进去的潮玩店,你们可能想像不到,那里以前曾是卖鱼、卖猪肉的地方......”。

多年以后再次走进南头古城,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队中,陈诗敏与同学们参观了古城内一个又一个历史建筑,感受到了古城面貌的巨大变化,“上小学时古城只有文天祥祠(文氏宗祠),其他展厅都还没有的。而且以前街边的摊贩,现在都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商铺。”

陈诗敏从出生起,就是南头古城里的村民,父辈和祖辈都是深圳广府人,妈妈是客家人。在陈诗敏的记忆里,小时候的南头古城既热闹又有趣,出街就能碰到亲戚,古城里还有好多童年时期的小伙伴,亲戚家的小孩、小学同学等,大家放学后经常会去如今南头城幼儿园旁边位置的一个小卖铺玩耍。

据陈诗敏介绍,在她就读于南头城小学(今南头城学校小学部)期间,经常会在学校升旗仪式或风采大舞台等各类活动中作主持人。后来,伴随着古城里面一些老房子被改造成公寓,陈诗敏家以及部分村民家庭被分到周边小区居住,而古城里的租户则搬离到了更远的地方。因古城改造,南头城小学也要拆除重建,而就在学校拆除重建的过程中,竟然就在学校升旗仪式位置的地下,挖掘出了万余件文物!陈诗敏不禁感慨:“原来我曾在文物上面踩了五年!”

现场观摩文物修复过程

激发深圳学子文创产品设计思路

陈诗敏的同学张一凡,也在南头长大,但他之前来南头古城的次数并不多,通过这次活动,他了解到自己就读的南头中学,是深圳市历史最悠久的学校,其前身为凤冈书院,始建于1801年,1906年改名为凤冈学校,是南山区规模最大的公办普通高中,被誉为“深圳教育的根”。“我的学校在历史上曾位于南头古城里,如今才在城外。”张一凡表示,这次走访,不仅让他更加喜爱南头灿烂的历史文化,还又有了新的收获,系统了解、梳理了南头的历史发展脉络。

值得一提的是,南山少年团不仅用青春的脚步丈量千年古城历史,还近距离参观了文物修复。

只见南山博物馆研究文保部古陶瓷修复师戴着手套,拿着专业的工具,认真地进行着一个瓷碗的修复工作。学生们好奇地分批站在小窗口前,静静观察着这一场景。工作人员手持细小的刷子,手艺熟练而精湛,轻轻地刷拭着瓷碗上的尘土和纹样,力求让它恢复原本的光彩。

相关数据显示,全国可移动文物一半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受时间和环境的影响,如不及时进行保护和修复,其损坏程度可能会越来越深。深圳地区出土的文物以陶瓷器居多,古陶瓷修复成为博物馆内文物修复师的主要工作之一。

张一凡回想起了一个印象深刻的场景,“我记得有展馆里的瓷器碎片和花纹,修复不好,以特殊的形式拼成一面墙,形成了文创产品。”这次文脉之行,他被南头古城屋檐上的纹样所吸引,感觉特别有趣,他认为可以设计一些单肩包,在包袋上绘制这些纹样作为图案。

曾经的南头古城,没有博物馆,也没有展示文物修复的窗口。对于“小时候的南头古城和现在的南头古城更爱哪一个“这一问题,陈诗敏的回答是:各有各的好。小时候的南头古城烟火气更足,有很多有趣的童年回忆,但如今的南头古城更整洁、更精致,就像被精装过的文化艺术品,它作为文化景点,更有历史氛围,能吸引到大批游客,这更利于南山历史文化的广泛传播。

采写:南都记者 王童

摄影:南都记者 许松龙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