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清朝有家包子铺,传闻靠家传锦囊得以生意红火,美人计、借刀杀人计轮番上阵,结果……

清朝,包子铺老板苏玉成开门营业,只见一个衣不蔽体的女子躺在门口,他心下一动,立马把女子抱回屋里。

坊间相传,苏记包子铺生意火热,都是因为老摊主留下的一个锦囊。


【资料图】

晨起,烟火熹微,苏记包子铺已经张罗了起来,汩汩热气由柴火滚烫的锅底冒起。

年轻的铺子主人苏玉成,一勺菜,一勺肉地舀起,包着包子。

日头升高,路上行人渐多,一位膀大腰圆的猪肉贩子走进店铺,咂咂嘴说道:“用鲜肉,你这样挣不到钱的”。

苏玉成微微笑笑:“食客吃得开心就好。”

老摊主去世的早,生前,总是对苏玉成说:“做人,做生意,有了良心,才能立足。”

苏玉成没忘记这句话,接手包子铺以来,一直勤恳劳作。

有一年春天,柳树刚发芽,一位光着脚,穿着破旧的女子,缓缓来到了蒸着热气的笼屉前。

不顾伙计的询问,她随手就拿起一个包子,匆匆跑进了人群中。

女子看到苏玉成,恳求道:“我只希望有口饭吃,我有力气,可以干活。”

伙计们难忍愤怒,作势上前踢踹,都被苏玉成拦了下来。

苏玉成拿来几个包子,说道:“人不能饿着肚子,你要实在没地方去,就在这里先凑合一晚吧。”

女子叫明意,家乡闹饥荒,不得已出门讨生活,但做工一次次被人骗,直至身无分文。

明意勤快、利索,在包子铺留了下来。

只是,伙计们总说,县老爷家被盗走珠宝的那一晚,有人在街上看到一位身穿黑衣,眼神与明意极为相似的人。

甚至,有人劝导苏玉成尽快赶走明意,认为留下她,必有祸患。

苏玉成却没有这么做,他还当着众人的面,细数明意工作勤劳,多给了五两的赏钱。

那一晚,明意真的消失了,没有留下任何信件,言语。

日子过得很快,一晃眼,五年过去了,明意没有回来,苏玉成却在经历着困境。

县里有一个做民间借贷的人李三,出于交情,苏玉成签字画押,替一位好友在此做了担保。

但没想到,利息加本金,银子欠了几百两,人却在一个凌晨消失了。

李三拿着白纸黑字,立马找上了门,问起:“如果你愿意将锦囊给我,那么剩下的钱,就不用还了。”

想到那是父亲留给自己的遗物,苏玉成坚决说道:“我不会将它给任何人。”

家中钱财尽失,落了个无落脚之处,无奈之中,苏玉成再次支起摊子,卖开了包子。

但生意不复从前,顾客尝过包子,来一回,没有第二回,人们总是摇摇头,说,包子的味道太一般了。

苏玉成知道,因为本钱不够,他没钱去买好的肉。

这天,包子铺来了一位美丽的女子。

她默默看着苏玉成,一双温柔的眼睛里满是疼惜。

苏玉成认出了明意。

一阵寒暄过后,明意表明有事要处理,起身道别。

当晚,李家大宅灯火通明,仆人们齐聚一起,说要抓住翻墙而来的黑衣贼,主人李三受了惊吓,畏畏缩缩,抱头蜷缩,不停嘟囔着:“我错了。”

苏家大门在夜色中,被悄悄推开,一位身穿黑衣的女子,放下几两银子,随后飞檐而去。

第二日,明意再次出现,她穿了一身青绿色的衣衫,笑意盈盈地拉着苏玉成往城东走去。

李家门前,李三正披头散发,痛哭流涕地喊着话,一字一句,说着自己欺凌百姓的过往。

苏玉成不禁暗叹,也怪自己识人不清。

明意表示自己一时无处可去,便再次住进了苏家。

想着这几年的遭遇,晚上,苏玉成辗转反侧,怎么都睡不着,便披了件衣服,来到院子吹吹风。

对面的房门突然打开,明意一身蒙脸黑衣,猛然出现。

她此番打扮,是要继续去李家,为苏玉成求一个公道。

夜色里,明意带着回忆,坐在一侧,讲述了五年中发生的事情,还有她真正的过往。

原来,明意当年来到包子铺,并不是真的讨食物,她的身世,也并不是讲的那样可怜,习武多年,她此次,只是为了得到久负盛名的苏记锦囊,而后,卖个好价钱。

可她最终被苏玉成的善意感动,从此收手隐退,做起了劫富济贫的营生。

“当年的事,是我的错,我欺骗了你,如今,得知你遭遇如此大的不易,我定当报以恩情。”

李三的事被新来的县令知道,他被官府逮捕,受到了惩罚。

后来,明意给了苏玉成五十两银子,帮助他重新开起包子铺。

明意依旧如五年前那般勤劳,踏实,包子铺生意又重新火热,久而久之的相处中,两人互表心迹,结为夫妻伉俪。

大婚当晚,苏玉成了解到一个秘密,明意当年离开,除了自己的善意,还有一个原因是,她爱慕苏玉成,但却因愧疚,无法开口。

而明意也问起锦囊的事,苏玉成打开,只见只有六个字写于其上:“良心,方是正道。”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