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 >

鲁迅先生的对联

鲁迅原名周树人,1918年开始用笔名“鲁迅”,发表《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小说,声名大著。“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猛烈抨击封建文化与封建道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先生非常喜爱对联,对于楹联坛苑,颇多贡献。

鲁迅先生很早就受到对联文化的熏陶和教育。著名的“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横匾是清代乾嘉年间著名书法家梁山舟所书,这里悬挂着的一副对联是:

至乐无声惟孝弟;

太羹有味是诗书。(佚名)

据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记述,书屋所以名曰“三味”,是取“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之意。“孝弟(同悌)”,孝顺父母、长辈,敬爱兄长。“太羹”,不加五味的肉汤,此处引申为“享受”。全联意为:人世间最大的快乐,就是默默地爱自己的亲人;世界上最有趣味的享受,就是饱读诗文。

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几乎每天都要“对课”。有一天,寿镜吾先生出了一比上联“独角兽”。同学们的应对五花八门,如“两头蛇”“三脚蟾”“百足虫”“九头鸟”等。鲁迅经过认真思考,根据《尔雅》中“东方有比目鱼焉”之句对为“比目鱼”。寿镜吾先生拍案叫绝,并称赞道:“‘独’不是数目字,但含有‘单’的意思;‘比’虽也不是数目字,但含有‘双’的意思。两相对合,天衣无缝,不愧少年奇才!”

又有一次,寿镜吾先生所出的半联是“陷兽入井中”。鲁迅则根据《尚书》中“归马于华山之阳,牧牛于桃林之野”之句意,对为“牧牛归林野”。他的对句,再次受到寿镜吾先生的称赞。

由于鲁迅先生自幼勤学好问,刻苦攻读,为他后来成为大学问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属对才能,也是从小练就的童子功。

鲁迅先生喜爱对联,不仅阅览对联书籍,也编撰对联,只是有时随编随弃,多数散佚,目前留传下来的对联,大致分为三类。

(一)述怀明志类

其一、集《离骚》句联:

望崦嵫而勿迫;

恐鹈鴂之先鸣。

1924年9月8日,鲁迅集《离骚》诗句成一联,当日即请友人乔大壮书写,并悬于北京西三条胡同“老虎尾巴”书屋西壁以自勉。上联见屈原《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羲和,神话中给太阳驾车的人。弭节,停止不前。崦嵫,神话中落日之处。下联见《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鹈鴂”,即杜鹃,多于百花零落之春末夏初鸣叫。上联明言希望时间流逝得慢一点,暗示可以做更多的工作;下联明言唯恐岁月提早来到,暗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永恒的自然与短暂的人生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激起有识之士对时间的紧迫感与对社会的使命感。据鲁迅夫人许广平介绍,它是鲁迅先生“用作座右铭的一种提示”。回顾鲁迅先生奋斗、拼搏的一生,他不正是这样只争朝夕地上下求索,不断进击的吗?他的宝贵箴言“时间就是生命”,可以作为这副对联的注脚。

其二、《自嘲》诗句联: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1932年10月5日,郁达夫宴请其兄郁华,鲁迅先生作陪,柳亚子夫妇同席。郁达夫和鲁迅开玩笑说:“这些天来辛苦了吧!”鲁迅即将上一天所得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相示。郁达夫听后打趣道:“看来你的华盖运还没有脱!”鲁迅听到“华盖运”三字,笑道:“给你这一说,我又得了半联,可以凑成一首小诗了。”这首诗就是著名的题赠柳亚子先生的《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他在跋语中说:“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凑成一律,以请亚子先生教正。”联中“千夫指”,乃千夫所指,即人民大众反对的敌人。“孺子牛”,语出《左传·景公六年》:齐景公曾跟幼子嬉戏,口衔绳学牛,让儿子牵着走,儿子跌倒把景公的牙齿拉折。故“鲍子曰:女(同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联中借喻“孺子牛”为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此联凝集着强烈的爱憎感情,充分表达了鲁迅先生对人民的赤胆忠心,对敌人坚决斗争的革命精神。金声玉振,脍炙人口。

(二)题赠友人类

其一、书何瓦琴联赠瞿秋白: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1927年10月,鲁迅先生在上海结识了瞿秋白同志,其后两人一起领导了左翼文化运动,粉碎了反革命的文化围剿,促成革命文化的空前繁荣。共同的战斗生活,让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间,鲁迅先生亲笔书写清人何瓦琴的一联赠给瞿秋白。下联中“同怀”是兄弟之意,与上联中“知己”相对,表现了二人的深厚情谊,读来十分感人。

其二、赠日本学者增田涉联:

隔靴搔痒赞何益;

入木三分骂亦精。

1931年,日本学者增田涉专程来到上海拜访鲁迅先生。交谈中,增田涉说他很想写一部《鲁迅论》。鲁迅先生谦逊地强调,一定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写。临别时鲁迅先生应求为其题写一联作为留念。此联乃化用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对联:“搔痒不着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先生稍作改动,较原联有过之而无不及。此联意在告诫增田涉,写《鲁迅论》时,绝不可夸大其词!

其三、赠友人联:

室外独留滋卉地;

年来幸得养花天。

此联乃鲁迅先生赠友人联,但撰于何时、赠予何人,因没有记载,不得而知。

(三)哀悼逝者类

其一、挽同学丁耀卿联:

男儿死耳,恨壮志未酬,何日令威来华表;

魂兮归去,知夜台难瞑,深更幽魄绕萱帏。

1902年1月5日,与鲁迅曾在南京矿务铁路学堂同班的绍兴人丁耀卿死于肺病,鲁迅先生为之撰写了挽联。“令威”:即丁令威,西汉人。据《搜神后记》载:“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廓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夜台”,指坟墓。“萱帏”:亦作“萱闱”,母亲或母亲居室之代称。

其二、挽瞿秋白烈士联: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

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长征离开南方苏区后,瞿秋白同志留在江西根据地坚持革命斗争。1935年2月,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同年6月18日英勇就义。噩耗传来,鲁迅悲痛万分,写下挽联,高度赞扬了瞿秋白赤胆忠心、勇敢奋斗的英烈气概。联语慷慨激昂,气壮山河,读之令人悲愤。

鲁迅先生是革命文艺旗手,有多种版本的《鲁迅全集》《鲁迅译文集》《鲁迅日记》等著作行世。他在作大学问之余,还留下了这些佳联妙对,是我们欣赏、学习的典范!

王振权

关键词: 三味书屋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责任编辑: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