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 >

江苏最美基层共产党员端木银熙:18岁到公社农技站工作 新品种“常优1号”诞生

一顶草帽、一双长筒雨靴、一身布衣、一口带着常熟地方口音的普通话……他叫端木银熙,现为常熟市人民政府农业特别顾问、正高级推广研究员。半个世纪以来,他孜孜不倦地培育杂交晚粳稻良种,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恒心和毅力探索前行,主持承担了三十多项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及部、省、市重大科研项目,先后育成“太湖粳系列”“常优系列”“常农粳系列”“常香粳系列”等水稻新品种37个,曾得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充分肯定,称他为“难得的真正的水稻育种家”。近日,年逾古稀的端木银熙被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江苏“最美基层共产党员”称号。

18岁到公社农技站工作,在田间地头为农民服务

1947年,端木银熙出生于常熟农村,就在他开始长身体的时候,恰逢三年自然灾害,端木银熙饿得刻骨铭心,“地里的粮食为什么不能长得多一些?”少年端木一遍一遍地问,却没有人给他答案。端木银熙16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刚刚初中毕业的他不得不放弃读书的梦想,来到生产队参加集体劳动,挣点工分填饱肚子。上工时,端木银熙不仅肯下力气,而且总是跟在老农民后面问为什么,下工后,他总是对着稻田琢磨。生产队领导看中了少年端木的钻研劲,18岁那年,端木银熙被推荐到公社农技站,当上了农技员。从此,端木银熙的人生就和农业科技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此后十年,他在田间地头直接为农民服务,深深懂得了良种对农民意味着什么。

十年蛰伏,一朝春来。1976年,常熟县委县政府决定组建县农科所,开始攻关良种培育。经过考核,端木银熙被抽调进来,专门从事水稻育种工作,他的梦想也开始发芽生枝。

水稻育种是门科学,需要精深的专门知识,端木银熙深感“底气”不足,于是他决定自学。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学习两个小时,7点多去上班,吃完晚饭后再学习几个小时,六年努力,他终于拿到了大专文凭。仅仅在本地学、跟书本学是不够的,在端木银熙眼里,同行们都是他的老师,听说周边兄弟县市的农科所很活跃,他就上门去求经,上世纪90年代结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后,更是经常主动请教。每年四月,袁隆平团队都会召开一次杂交育种交流汇报会,端木银熙每会必到,大开眼界,大受启发。

一年过两个夏天,新品种“常优1号”诞生

天道酬勤,端木银熙在常规杂交育种上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他参加了苏州市水稻育种协作攻关组及江苏省农业重大攻关项目——单季晚粳新品种选育研究,培育成功了高产的“太湖粳1号”“太湖粳2号”和常农粳系列新品种,分别通过省级审定,在太湖稻区广泛推广应用。

常规杂交育种取得成果后,端木银熙开始攻关杂交优势育种。培育一个常规品种需要8到10年,杂交品种时间还要更久。为了加快水稻育种进程,1995年,端木银熙带领的育种团队来到海南三亚,从此,从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4月,水稻种子和育种人一起,开始了年复一年的南来北往的旅行。

三亚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可是常熟农科所南繁基地处在三亚郊区的山沟里,和风景名胜完全是两个世界,这里没有成片的椰林,没有舒爽的海风,只有毒辣辣的日光和蒸腾着热气的土地。踩在水田里,上有烈日暴晒,下有热水灼足,把人蒸得大汗淋漓,苦涩的汗水流进双眼,眼睛就会模糊不清,半天不到,白花花的碱斑就挂在了衣服上。

端木银熙长年在野外工作,由于长期以同一个姿态工作,他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炎。一年两个夏季的阳光烧伤了他的皮肤,灼伤了他的眼睛。由于他长时间地在日晒水蒸的稻田中紧紧地盯着禾苗与稻穗,汗水流入眼中也不察觉,晚上又是在灯光下长时间地看书写论文,造成了眼疲劳,患上了无法治愈的眼神经紊乱和面部痉挛症。

经过端木银熙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2000年,杂交粳稻新品种“常优1号”在江、浙、沪、皖、鄂五省市十多个实验点试种。到了2003年,这个品种已经通过国家审定并在全国推广,实现了我国杂交晚粳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因为贡献突出,2005年,端木银熙被破格晋升为常熟历史上农业系统第一个正高级推广研究员,而这一年,他已将近60岁。

退休不退岗,奋斗在农业科研第一线

对育种人来说,更好的品种总是在下一个。如今的端木银熙已经74岁了,早已过了退休年龄,可他始终坚持在工作岗位上。

从公社农技站算起,端木银熙和水稻打交道已经五十多年了,选育出了许多水稻良种,但他对自己吃的饭却从不讲究,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则更低。端木银熙没有时尚衣服,没有名牌手表,没有高档皮鞋。他的一副眼镜戴了好多年,一条眼镜脚已经脱落,用纱线绑着勉强使用,同事连哄带拉才让他新配了一副眼镜。

自从干上了育种,几十年如一日,端木银熙几乎每天都是一早出门上班,很晚才回到家中,根本没有节假日的概念,再加上每年都要去海南几个月,他仿佛是一个来去匆匆的旅店客人。

几十年来,端木银熙为常熟农科所带出了一个又一个育种能手,常熟农科所有了一个优秀的农业科研团队,成了全省乃至全国水稻育种的一支生力军。这个团队里既有科班出身的研究生,也有在端木银熙精神感召下跨专业转来的年轻人,端木银熙为这个团队赋予了“魂”,他已退休,却没有回家,仍然在农业科研的第一线为着最初的梦想拼搏,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

一年一年过去,一茬一茬收获,一代一代改进。一个品种的成功,背后是一个科研团队,追随着老一辈育种人奋进的脚步,新一代育种人正在接过育种的火炬,继续向着梦想前进。如今,常熟农科所先后育成“太湖粳系列”“常优系列”等共计37个水稻新品种。至2020年,育成的水稻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约7000多万亩,增产粮食20.6多亿公斤,增加社会经济效益约30亿元。

(记者 张添翼)

关键词: 江苏 最美 基层 党员 端木银熙

责任编辑: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