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 >

张卫东说:我的工作就是给旅客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感觉挺自豪的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国之声系列报道《你不知道的春运》2月6日推出:《极寒列车的“保健医生”》。

6点30分,天刚刚亮,三棵树车辆段库检车间上部二组工长张卫东和工友快步跑向检修厂区的东3道,迎接刚刚结束运营任务的7025次列车。

7025次列车缓缓停下,通过机车顶部映着阳光闪闪发光的冰柱和车下部件上附着的厚厚冰雪坨,能看出这趟车行经历了怎样的严寒洗礼。

张卫东快步上前去和检车乘务员孙立国交接。孙立国告诉他:“软包车553232三号包房底下通风口掉了,不是螺丝固定的,是胶的;341923锅炉水泵滴水慢;345442的防寒玻璃破了个口,漏风。”

交接完后,张卫东和工友上车开始了他们的工作。小到车门车窗密封条老化松动,大到管路冻裂漏水,都要一项一项地耐心检查,再一项一项地修好。

“翻板密封胶条破损了,车门上面的密封条已经松开,还少了个钉。胶条一冻,来回(开关)容易产生裂纹;有的坏了,冷风就会从门缝进到车厢内,造成客室内温度低。冷热交替就容易冻成冰。”张卫东说。

张卫东说,火车运行时,由于室外温度低,风大,车辆密封防寒材料破损率就高,基本每次车跑回来都得更换一部分。他说:“这个冷水管入冬前都是用铝箔防寒管进行包扎,防止管路冻结。这一块需要修补,把它换掉。”

今年50岁的张卫东,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公司三棵树车辆段库检车间的一名工长,1992年开始从事车辆检修工作,至今已经快30年。

“越往这边走越冷,尤其到海拉尔的车,晚上能达到-44℃至-45℃。因为寒冷对车本身造成的破损率比较高,包括冷水管路,经常发生回来以后活接、弯头冻坏的(情况),就得更换维修。”张卫东告诉记者。

在哈尔滨局管内黑龙江、内蒙古北部大兴安岭等地,一到冬天,车辆和机车的防寒都尤为重要。每年冬运开始前,工作人员会给机车穿上“棉衣”,戴上“围巾”,在关键管路还套上了“保暖内衣”,保证机车温暖过冬。对裸露在外的系统管路,采用新型铝塑保温材料进行防寒包扎。

“进入冬运,我们首先做一次防寒,室内属于二次防寒,包括冷水管的包扎、车顶冷裱膜封堵等。过道门底下带通风口的,全用冷裱膜粘上,就是给车穿一层厚厚的‘棉衣’,否则寒冷容易造成管路冻坏漏水。最怕漏水,(如果漏水)就得把整个墙板全拆了。”

张卫东和他的工友们每天都在给各种机车处理各种突发的疑难杂症,被称做火车“保健医”。

这时,一名工友发现一节车厢外部注水口处漏水,张卫东立即爬到车下去检查,凭借多年的经验,很快判断出了位置。

“车转向架全是冰,首先得把冰除掉。放水试试。这就是注水管,水上完以后,车运行时,顺下来的水冻成了冰,把管里配件冻裂漏水了。”张卫东说。

判断好位置,张卫东就和工友一起拆卸配件,但这并不轻松。由于冰冻和生锈,他们换了好几种工具,用了近一个小时,才拆下来。因为离地面较近,水管拿不下来,就要在原地把裂缝焊接上,然后再安装回去。

张卫东:然后把裂的地方用电焊焊上。

记者:得多长时间?

张卫东:(大概)一个多小时。

完成这次维修和整车检修工作,已经是下午一点多。张卫东和工友的身上和脸上都是一身冰水和雪泥掺杂着,还错过了午饭时间。下一趟车又要回来了。

当记者问到这么多年从事这项工作,有没有觉得苦时,张卫东笑了。他说,虽然辛苦,但是每次看着检修完的车再次出发的时候,心里都有一种成就感。

“当把一个车检修完以后,有一种成就感。我的工作就是给旅客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感觉挺自豪的。”张卫东说。(记者乔仁慧)

关键词: 张卫东 工作 旅客

责任编辑: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