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除了质问未及时出车的120,我们还能为河南大学女生做些什么?

最近,河南大学一女生突发脑出血,打120求救被反复要求说明地址,后来被送往医院后不幸去世的消息在网上不断发酵。

生急病第一反应打120,遇到火灾第一反应打119,路上遇到小偷暴匪第一反应打110,这都是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我们不能接受,因为我们“打不好救命电话”,而被求救系统“贻误”。

除了情绪,我们还能从这个悲剧中总结些什么,给在校大学生、独居者,一些有用的信息和建议?

5月17日,河南大学一大三女生彭某某在宿舍突发身体不适,拨打120求救。

在网传的8分钟求救电话里,急救中心工作人员不断说出“你到底咋回事啊”“20多岁的人了”“要不要救护车”“我感觉你没事”这样的话。

因为没有说清地址,挂断电话后,急救中心并未立即派出救护车,直到两个小时以后,同寝室同学回到宿舍再次拨打120,救护车才到达现场。

救护车将女孩带到医院抢救时,已经没有呼吸,瞳孔放大,最终她离开了这个世界,年仅21岁。

网友们愤怒、失望、质疑——

@猛男起舞:她选择相信了120,没有拨打电话给父母老师同学甚至室友,为什么120要辜负她的信任?

@Rarity_SYX:只要知道来电者的手机号,联系学校,就可以知道宿舍号,这些在辅导员和宿管阿姨那里都是有登记的。我就在楼下住,真的很惊恐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新垌仔-行者:我刚在百度地图一搜,校区地址就出来了。如果我是接线员,我会直接问宿舍号,马上派急救车出车同步联系家校,双方同步信息。

女孩的父亲带着哭腔,“孩子求生欲很强,求救电话坚持了8分钟,(工作人员)为啥不去找一找,不给河南大学打个电话?”

郑州卫健委回应此事,需溯源调查,已成立调查组,正在处理。

新姐想给大家并联一件类似事件:

2018年7月7日早晨,“120”急救中心接到了两次电话,电话里没有声音,只有一声叫唤,鉴于“可能浪费公共资源”,该电话被屏蔽。

随后,“110”报警服务台接到几次电话,从几次断续虚弱的问答中,大致可知,报警人叫夏宇歆,就读江苏师范大学,症状是中毒,原因是喝了用生草乌泡的茶,110再三确认后将信息转给了120。

120接线员给夏宇歆回电话,再次确认地址及中毒原因,并问:“需要救护车吗?现在还要吗?要还是不要?”救护车赶到时,夏同学中毒已有两三个小时了。

到医院后,夏宇歆出现了呼吸心脏骤停,后来他再也没有醒过来。

后来,有人替夏宇歆总结,报警的时候可以更简明扼要——草乌中毒,江苏师大14号楼125室,夏宇歆,快死了!需要救护车!

但逝者已矣……

专家建议:建立危急关头自救的常识框架,手机上设好紧急联系人,遇到紧急情况时凭脑中的常识框架,尽可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或许是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的科普、学习去做到的事情。

根据2019年教育部对外公布的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002万人,也就是有四千多万的在校大学生离开父母住在学校里,这些已经年满18岁,又缺乏独立生活经验的大孩子,需要补的“课”,还有很多。

甚至,一些独居女性,也会感同身受。

如果自己遇到这样的情况,到底应该是独自硬扛给急救热线打电话,还是联系身边的朋友,或是远在其他城市的父母?

专家建议:如果突发心前区疼痛(有可能是心绞痛)或者严重的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剧烈呕吐(有可能是脑部疾病),要立刻打120,并同时通知身边的朋友和远方的亲人。

给120打电话遵循报警一样的思路——地址+状况+救命(要死了)!尽可能让接线员掌握清晰的信息。

除了同学和远在他乡的父母,辅导员是比爸妈比救护车还快的人。如果还来得及,打电话给辅导员,别怕麻烦老师,宿舍没人就一定给辅导员打电话求救!

回到120热线,大家不必用“失望”来定论。按流程,接线员有地址就出车,没地址就上报,上报以后中心会寻求其他部门协助,是有后续措施可依靠的。

同时,在大家集中火力追责接线员和120时,也建议加重对乱打120、110的人的处罚。据报道,没生病没大碍,拨打120寻开心或者是因为喝醉后拨打的电话,占急救电话的1/3,很大程度消耗着急救资源。

不要占用救命线,不要滥用救命线,希望这样的悲剧,不要再重演。

文:李鳗亿

关键词: 河南大学 急救中心 第一反应 工作人员 江苏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Rex_0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