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60岁老人掏出二维码乞讨,男子转账后老人不信,要求查看转账记录

导读:60岁老人掏出二维码乞讨,男子转账后老人不信,要求查看转账记录!

为老不尊,是为贼,为幼不敬。

4月19日,安徽合肥,一60岁老人进入饭店,向正在吃饭的顾客乞讨要钱。当顾客表示自己没有带现金的时候,老人竟然掏出了一个二维码。

现在乞讨都这么先进了吗?顾客尴尬地笑了一下,随后还是给老人转了5块钱。

没想到老人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怀疑顾客在忽悠自己,要求查看转账记录,态度很豪横。顾客无奈,只能给老人展示自己的转账记录。

五块钱不多,权当一个乐子,但老人随后的举动却毁掉了一桌人吃饭的乐趣,怎么会有这么不要脸的人?

据当事人介绍,老人60岁,看上去身体硬朗,完全不像生活不能自理的样子。在跟他们要钱之后,又转头向另一桌客人要钱。

这位老人大概是一位专业的乞讨者,遇到较真儿的人,转账之后直接报警。虽然老人留了一个心眼,没有带手机,也就是说他可能是“团伙作案”,他负责外勤,有专人负责内勤。但只要沿着转账路线顺藤摸瓜查下去,没准可以端出一个作案团伙。

这桌客人为什么要配合老人呢?我觉得最大的可能是有孩子在场,爸爸想要给孩子做一个榜样,教孩子勿以善小而不为。没有戳穿老人,除了不想多惹事端外,大概也不愿意过早让孩子接触社会的险恶。

为人父母不容易,处处要为孩子着想。可老人却毫不在意,他们的眼睛很毒辣,专门挑有特殊人群的特殊场合,稳稳拿捏住顾客不好撕破脸的心理,屡试不爽。

这才是真正的“PUA”大师。但请记住,常在河边走早晚要湿鞋。

人言道,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我倒觉得不必纠结这个问题,老人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年轻人的问题。

古人言,子不教父之过;老人不干好事儿,同样也可以追究监护人的责任。我国法律对于老年人和未成年人是有一定保护的,但在道德上,是需要界定责任和义务的。

倚老卖老无法融入社会的老人,其家人基本上都有这样几个特征。要么不孝敬,要么孤寡,要么蛇鼠一家。

无儿无女的老人干坏事,应当将其送到社会机构,由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行使监护权利;不孝敬和人品德行败坏的子女,在纵容老人伤风败俗的时候,应当被追究民事责任;

若老人多次作恶不知悔改,应当剥夺子女的监护权,同时也意味着剥夺其继承权。老人移交至社会机构,其名下财产充公,女子的一部分赡养义务以金钱的方式来偿还。

老有所依,老无所依,有时候是家庭问题,有时候是个人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社会问题。一个完整的社会,是不能够将大多数问题交给“人之初性本善”的国民自觉的,一定要建立完成的配套制度,有了根骨,才能蓬发。

关键词: 有时候是 常在河边走 伤风败俗 工作人员

责任编辑:Rex_0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