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鉴宝节目流行很多,民间收藏家也将各自的宝物搬上了大银幕,让人们了解到更多文物的存在。这些文物不仅仅有经济价值,更为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有着更大的贡献。
在鉴宝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古代文物,但是居然有人拿着骨灰盒上来直接鉴宝,当时惊呆一众观众和评委。可了解真相后,大家却对这个骨灰盒赞叹不已,那这个骨灰盒又有怎样的价值呢?让见多识广的专家都说出了想要买下来的话。
女子带骨灰盒参加鉴宝
李女士在节目现场向大家展示了自家的这件宝贝,可当说这个东西是父亲的骨灰盒时,所有人一片哗然,连专家都显得有些不淡定,虽然鉴宝上见识过很多千奇古怪的宝贝,但是直接拿父亲骨灰盒上来的还是头一次,这多少让人心里有了些疙瘩。
但李女士随后也解释了,这个只是父亲留给自己的遗物,现在一直摆放在家里没有使用过,不是用来装她父亲骨灰的,众人听后才放下心来,不然若真如自己所想,那多少还是接受不了的。
在宝贝展示前,节目组已经对宝贝做了一个详细的测绘,这个骨灰盒成圆形,盒体通红,保存得十分完整,上面刻有雕花,手艺精湛,刻画的栩栩如生,雕花呈现的则是类似古人祭祀的场景。
这句话瞬间引爆全场,大家纷纷讨论起来,因为一句根据现在考古情况,发掘出我国最早的文史记载的祭祀仪器,可追顾追溯到上古时期,难不成这个小小的骨灰盒竟有了数千年的历史了吗?
而祭天在古代更是被各代帝王看成重中之重,他们认为这是人与先祖神明沟通的最重要的方式,所以每朝每代祭天仪式不仅声势浩大,还都要有当今天子亲自主持。
为表心诚,祭祀通常要准备数月,各部门准备丰盛的祭品撰写祭文,还要求祭祀者沐浴焚香,不得沾染任何荤腥之物,以表身心纯洁。
在祭祀时有天子诵读祭文并焚烧,将祭品供奉于天,作为对天资万物的报答,这是最高的祈祷仪式,天子请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国泰安康。
但一般这些大型祭祀会被后人记载下来,可大多会出现在青铜器或者墓葬的内壁上,而将祭祀仪式刻画在木制品上,实属罕见。
专家也百思不得其解,转而问向李女士当年祖上是何高人?怎么会拥有如此珍贵的文物?她的父亲有和李女士讲过家族史吗?
骨灰盒的来历
李女士的这个骨灰盒是从父亲那儿得来的,父亲辛苦了一辈子,临终前却特意将李女士叫到床前,拿出这个骨灰盒,千叮咛万嘱咐地告诉她一定要好好收藏,这是祖上流传下来的传家宝,除非万不得已,否则千万不可以卖。
李女士含泪接过这个骨灰盒,表示一定会谨遵父亲嘱托,好好地将骨灰盒收藏起来,其实父亲一生清贫,死后并未给家里留下多少财富,这个骨灰盒则是唯一的念想,本来李女士打算好好珍藏,可是她的母亲却有些接受不了。
因为父母年少结婚,一起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积累了深厚的感情,他们的生命中早已融入了彼此。现在父亲撒手人寰,只留下母亲一个人,整日郁郁寡欢,无时无刻不在回忆着当年与父亲的青春岁月。
每每思及于此,不由得悲从中来,李女士好几次看到母亲背着自己悄悄抹眼泪。
而这个骨灰盒也时不时地被母亲拿出来睹物思人,母亲经常一边抚摸着骨灰盒一边掉眼泪,有时严重的时候,母亲竟会对着骨灰和自言自语,这场面看的李女士胆战心惊。
因为父亲已经过世好几年了,可母亲依然没有从悲痛中走出来。
李女士看着这样的母亲心里很不是滋味儿,虽然她也为父亲的离世感到难过,但她更希望母亲现在可以重新振作起来。于是她说服母亲,准备将这个骨灰盒卖掉,让母亲真正地走出父亲离世的阴霾,重获笑容。
李女士这才报名参加鉴宝节目,因为这个骨灰盒只听父亲说过,是已流传家族好几代人的老物件,但是具体它真正什么样的来历,谁也说不清楚,于是李女士报名参加了这档鉴宝节目,就是希望专家可以帮忙鉴定它的价值。
专家解释到在大多数的人印象里,中国古代实行的大多是土葬文化,因为人们一直坚信入土为安,保持生前的完整有利于先人在死后的世界可重获新生,所以有钱的人家会在先人去世后准备大量的陪葬品,已确保祖先可在另一个世界依然享有荣华富贵。这是在中原文化里固有的一个思想。
而火葬在中原文化里是对死者极大的不尊重,认为死后尸骨不全,不能投胎转世。
但在北方的游牧民族中却十分流行,当亲人死后,由于尸体不方便携带,但又不想亲人的尸体放于草原任其她的食肉动物掠食,故把尸体进行火化装于一个小坛中以便携带,也表示对死者的思念和尊重。
查阅所有的历史文献可以看出,火葬最早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墨子》:节葬(下)中有过这样的记载,秦之西有一句,之国者,其亲戚,磁锯柴薪而焚之。此外,这种类似的记载在荀子以及吕氏春秋等史书中都可以找到。
这个骨灰盒的历史相当悠久,而骨灰盒保存至今,品相相当完整且做工精湛,雕花精美,在当时,非王公大臣不可用。这说明很可能李女士祖上绝对出现了一品大员,否则是没有资格用到这样精美的骨灰盒的。这不仅让专家对李女士的家族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李女士家家谱
而李女士听完专家的点评后,突然想起来一件重要的事情。她说在父亲临终前除了交给她这个骨灰盒外,还给了她一本李家的家谱,上面记载着各个祖先的名字和生平。
李女士说那本家谱十分破旧,自己曾翻看过几页,除了看到一些先祖的名字之外,还看到有一些李家祖上出过的大人物生平,印象里自己的太爷爷就曾经是当地的举人。
在古代严苛的科举制度中,考中举人以实数难得,这就相当于有了当官的资格,即使举人没有等到空缺的官职,不做官她们还有很多经济特权,如免除十几个人的徭役,这样一来就有很多农民会把自己的田地挂在举人的名下,每年给她一定的经济回报。
所以即使不当官,她们的经济收入也是不用愁了,在当地也是受人尊敬的人物。
由此可见,李女士家的先人的确可能是某些高官人家,在那个年代也是执掌权势的大人物。只是李女士说前半部分的文字自己还能看懂,可是后半部分竟是一些非常奇怪的图案,自己也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
她父亲解释说后半部分是甲骨文编写而成,为的是纪念李家祖先在商代的发家故事。
商朝距今已经有3000多年了,没想到李女士家竟有着这样悠久的历史,更为难得的是在这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李家人始终重视家族的繁衍与生息,将自己家族的兴旺和衰败,这样完整的记录了下来,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可是其他人也提出了自己的异议,都说纸张是由东汉的蔡伦创造,之后才形成大规模的普及。东汉之前,人们大多采用竹简甚至羊皮书写,价格十分高昂,不是普通人家能用得起的,而李女士说她的家族在商代就已经有了文字记载,这似乎并不符合常理。
对此李女士也有自己的解释,她说她们家族确实已经成习了几千年的历史,这本家谱被后人重新修改装订。关于东汉之前的先祖们,后人为了以示尊敬,采用甲骨文书写他们的生平。
只可惜李女士今天只将骨灰盒带了过来,家谱还放在家中,专家直呼可惜,个人家谱是研究历史的珍贵佐证资料,若李女士所属为真,那李家真的是个了不起的大家族。
这次在场的人才明白这个骨灰盒的价值,而在专家们的话语中也不难得知,这个骨灰盒除了是李家的传家宝,也对研究古代殡葬文化有着不小的价值,而且存世量稀少,专家也是第一次见到,不禁感慨万分。
专家提出要收藏
经过专家慎重的商议,终于给出了自己心目中的估价,综合这个骨灰盒的历史价值和现在的市场情况,专家给出的保守估价在百万以上,这让李女士喜出望外,本以为这只是父亲留给自己一个念想,没想到真的是个价值连城的宝贝。
因为父亲在这之前虽然很宝贝这个骨灰盒,但却从未跟任何人透露过这个骨灰盒的来历,仅仅是说是祖上传下来的而已,所以她们当时并未放在心。
而今天来到鉴宝栏目,不仅了解了这个骨灰盒的来龙去脉,更是明白了父亲当时的良苦用心,明白了这个骨灰盒的价值,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李女士此时难掩激动的心情,脸上止不住的笑容。专家也能理解李女士,但还是和她打趣道:你回家的话,可能要好好劝劝你母亲,因为这么大的事情被枕边人瞒了这么多年,还是会很难过的。
此外专家也在现场提出了自己的一个请求,他说因为这个骨灰盒实属难得,是难得一见的佳品,他希望能以自己的个人名义购买,若李女士愿意割爱,可以私下来找他具体协商。
李女士当场并未给专家回复,只是表达了自己的感谢之意,她说这件事情太过重大,需要回去和母亲商讨,如果家人一致同意的话,届时她会主动和专家联系,随后她再次感谢了专家的美意。
专家也表示理解,这毕竟也是人家父亲留下来唯一的东西,也是她们李家的传家宝,自然要慎重考虑。
但专家也是说自己不是出于私心,而是打算捐给故宫博物馆。就是在博物馆中,类似骨灰盒的文物并不多见,若能在博物馆展出这个骨灰盒,一来可以让人们更加了解中国的殡葬文化,二是若李女士真的思念父亲了,还可以去博物馆上见上一见。
若真的卖给其她私人藏家,可能真是“此去一别,终生难见”了,这也是为了李女士家做的考虑。
李女士这次的收获巨大,她明白了这个传家宝不仅价值连城,更是李氏家族当年风光的象征,她会回家和母亲好好的商议,到底该如何处置这个骨灰盒。
或许母亲在知道这个骨灰盒真正的含义之后会改变主意吧,这不仅是老伴留下来的唯一一物,更见证了李家祖先的荣耀历史,或许她们会改变主意,决心好好珍藏,让这个宝贝流芳百世,让后人铭记李家祖先。
责任编辑: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