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1985年丨老农拿出祖传欠条:八路军借款1100万,政府还了吗?

前言:

1985年,一位老农带着一张欠条找到山西政府,问道:“领导,你们看看这个,现在还能作数吗?”

那张的欠条看上去比老农的年龄还要大,上面赫然写着:“八路军欠款1100万”,众人一看,不由大惊失色!

那么,当初八路军为什么会向他家借钱?最终政府会将钱还给他吗?

一、“祖传”欠条

起初,政府的工作人员看老农一直在门外徘徊,还以为他是遇到了什么困难,谁知他一进门来就语出惊人。

但是看着老农一脸真挚又急迫的样子,丝毫不像是在开玩笑。所以他们立刻将老农请进了办公室,打算先核实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再做定夺。

这一打听不要紧,他们再次被震惊了,原来在这张欠条的背后不仅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还是三代人的坚守。

说起来,这还算得上是一张“祖传”的欠条呢!

老人的名字叫郭建英,而他手中的这张欠条,是他爷爷郭老爷子留下来的。

事实上,相比于郭建英当时的穷困潦倒,郭老爷子可是名副其实的“有钱人”!

郭老爷子靠着煤炭生意发家,又凭借着聪明的脑子经营致富,在当时积累下来了一笔不菲的财富,郭家也实实在在地属于“大户人家”。

而比有钱更加难能可贵的是,郭老爷子还是十里八乡都有名的“大善人”,他最见不得乡里乡亲们受苦受难,所以经常会拿着自己的钱财去接济苦难。

接济苦难

而到了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大地之上更是一片哀鸿遍野,人们的生活苦不堪言。所以当时也有很多国人揭竿而起,投身革命保家卫国。

但是,在那个物资匮乏的穷苦年代,这支由广大劳苦人民群众组成的军队,常常会面临资源短缺、军备落后的艰苦作战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军队还经常需要根据战况、战术不断地进行迁移、穿插,此时,缺粮少食的“痛点”暴露无遗。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诚然,八路军战士们在面对敌人的时候英勇无匹,大义凛然,犹如神兵天降。但说到底他们还是凡人之躯,需要吃饭。

可即便是战士们已经将生存需求压到了最低,一个馒头掰两半,但粮食还远远地不够,实在俄急了他们甚至会拿草根树皮充饥……

这一幕幕场景被老百姓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很多人都将自家为数不多的粮食拿出来捐给八路军。

军民一家亲

毕竟这些战士们大都是正年轻小伙子,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们不惧流血牺牲,但是却连饭都吃不上,这实在是太令人心酸了!

但是大家也知道,八路军的作风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所以他们宁愿饿着也不愿意接受这些捐赠。

所以这些老百姓没有办法,只能半夜偷偷把粮食往八路军驻扎的营地一扔,掉头就跑,生怕被八路军发现后给退回去。

对于这样的行为,八路军战士甚为感动,但是却感到非常的不妥,最终他们只能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向百姓“借粮”。

借粮

何为“借粮”?就是八路军战士接受百姓的捐赠,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给他们打借条。

如果百姓不接受他们的欠条,他们也不接受捐赠。并且八路军战士们做出承诺,战争结束之后,所有借得的粮食悉数奉还。

所以,在那个时候很多的老百姓手中都有八路军的借条,郭老爷子作为忧国忧民的大善人,这样的善举他自然也参与了。

欠条

而他手中的欠条,就是日后流传到郭建英手中的那张。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感到奇怪,郭老爷子是怎么捐的粮?能让八路军打下1100万的欠条。

别急,让郭建英接着跟您讲。

二、家道中落

“我从父亲口中听说的,那个时候可真的是军民一家亲啊,老百姓们都争先恐后地去捐粮食,但毕竟大家的情况都不太好,所以八路军缺量窘迫的情况还是没有的到改善。”

“这个时候我爷爷一直没有露头,因为他在做一件大事!”

工作人员顺着郭建英的话往下听,都被他讲述的故事给深深地吸引住了。

原来,那个时候郭老爷子听说八路军缺粮,二话不说就开始变卖资产,一共凑出了1100万法币,兑换成了10车粮食,浩浩荡荡的给八路军送了过去!

送粮

这里的法币指的不是法国币,而是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定货币。

虽然法币后期因为国民政府“通货膨胀”的政策而迅速贬值,购买力每况愈下,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1100万仍然是一个“天价数字”。

而且10车粮食在当时来说,对于八路军的帮助是没有办法用价格计算的!

当郭老爷子带领人拉着十车粮食来到八路军的驻扎地的时候,士兵们都惊呆了,不夸张地说,自他们打仗以来很少能见到过如此多的粮食!

模拟场景

郭老爷子向哨兵们说明来意之后,这些士兵更是激动得难以言表,说是不馋那是不可能的,他们甚至在脑海里已经幻想起了能饱饱吃上一顿的幸福感!

但是短暂的兴奋之后,他们便恢复了清醒,他们拉住了转身要走的郭老爷子,领完一个人赶紧跑过去叫领导。

领导知道这个情况后,赶紧跑了出来,在了解完情况后,当面就给郭老爷子开了一张1100万的欠条。

郭老爷子说什么也不要,他说八路军为了人民打仗,自己做这么一点事情是微不足道的,也是自己的一点心意,就算是为抗日做贡献了!

模拟场景

但是八路军的领导也说了,他们有纪律,如果郭老爷子不收下这张欠条,那么他也不能违反规矩拿人民的粮食!

最终,郭老爷子只能无奈地收下了借条,

说来也怪,郭老爷子自从捐出了这1100万的粮食之后,名声就更大了,甚至是不少人都慕名而来找他做生意。

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郭老爷子的生意越做越好,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看到这个情况的。

比如说,他是同行的对手。

所以他们开始联合起来打压郭老爷子,用劣质的煤打压价格,搅乱市场。

而郭老爷子为人刚正不阿,不愿意以次充好,自然也没办法降低价格。

很多人只看到了表面情况,他们以为郭老爷子是生意做大了,卖的东西也比别人贵了。

此时郭老爷子已然上了年纪,无心再多做解释,更无心再争名逐利。所以一来二去之间,他的生意受影响非常大。

可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停止援助灾民。所以到了郭老爷子晚年的时候,他的家底基本上也不剩什么了。

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从来没有想过拿着借条去把钱兑换回来,还在临终之前交代他的儿子:

遗言

“现在我把这个欠条交给你们,但不是为了让你们去要债,而是要让你们知道,我们老郭家也是为国家做出过贡献的”

“所以,以后你们也不能去要债,这个欠条要一直传下去,除非……除非是到了万不得已,活不下去的地步,也能当一颗救命稻草!”

郭建英的父亲紧紧握住这张天价借条,郭老爷子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中。

郭老爷子走后,国家的情况就更不好了,经济情况也越来越差,再加上当时连年的自然灾害和国内战争,等到郭建英长大成人的时候,家里已经非常贫困了。

家境贫寒

而郭建英的父亲也一直都是谨遵遗嘱,没有动用过这笔欠款,而且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又将这个欠条交给了郭建英,并将郭老爷子的精神传承了下来。

就这样,这张欠条成为了郭建英家的传家宝。

可是,既然这张欠条已经有了这么深远的意义,郭建英为何要拿去兑换呢?

借条

三、人命关天

若非生活所迫,郭建英自然是不愿意将这一传承3代的欠条拿出来的。他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自己的妻子。

上世纪80年代,郭建英的妻子得了重病,这无疑是让他们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郭建英变卖了家产,借遍了亲戚朋友,但是筹到的钱还是远不够给妻子看病的,就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他想起了那张欠条。

说到这里,郭建英已经是老泪纵横,他抹了一把眼泪继续说道:

模拟场景

“我也知道这样做是愧对祖宗,但是老婆子跟着吃了一辈子的苦,一天好日子都没有过上,我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她死啊!”

由此可见,郭建英的心理斗争实际上是非常激烈的。

对于这张欠条的抉择,就像是硬币的正反面一样,一面是家族荣耀,一面是妻子的救命钱,这种问题摊到谁身上,都不好选。

抛硬币

而除了心理斗争之外,他还有些紧张,因为这件事毕竟已经时隔多年,国家还能承认吗?他的心里没底。

所以他才会在政府的门前反复徘徊,发生了我们开头讲的那一幕。

到这里为止,郭建英祖孙三代的故事已经讲完了,那么政府会承认这张欠条的真实性吗?

模拟场景

四、遵守诺言

接待郭建英的工作人员听完这个祖孙三代的故事之后,内心非常的感动,同时他们对于郭建英的经历也深表同情。

就在郭建英的故事讲完之际,欠条的真伪鉴定结果也出来了。

经过专家反复的比对,查阅资料证明了借条上的印章是真实有效的,而且当初签字的八路军领导,也是记录在册的。

也就是说,郭建英的欠条是真的,是可以兑换成钱的。

此时又有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当时的1100万法币,现在该兑换成多少钱好呢?

法币

如果单从货币价值考虑的话,这张欠条可以说是一文不值。

因为截止到1948年,物价已经上涨了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基本上就是一个烧饼要五千法币,一顿饭要三五百万法币!

所以1100万法币贬值到那个时候,就已经不值钱了,而且后来还再继续贬值。

但是郭老爷子当年对于八路军倾囊相助,这份感情显然是不可能贬值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反而是应该升值的!

最终政府人员经过研究之后做出决定,以民国初期的法币购买力,兑换成等额的人民币,也就是大概是8万块钱。

80年代的人民币

此外政府还会给郭建英的妻子安排治疗的医院,以表示对于从郭老爷子起郭家三代的感谢!

8万块钱放到现在不算少,但也绝对不算多,但是在郭建英生活的80年代,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这么说吧,当时大家普遍对于有钱人的认知就是“万元户”,也就是说1万块钱在当时来说就已经是“大款”了。

而且从自身优越感和社会地位来说,那时一个县才有几个万元户,基本都是模范户和带头户、社会地位较高,人人羡慕。

80年代的万元户

如果按照货币的购买力来算,40年前的1万块钱大概相当于现在的170-240万左右,所以,你应该知道政府偿还给郭建英8万块钱,究竟有多大方了吧!

对于这个结果,郭建英非常的激动,因为本身他就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前来的,没想到政府竟然真的会承认这张欠条。

后来,郭建英拿着欠条兑换的事情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这件事情也成了普罗大众茶余饭后的话题。

有的人表示支持,毕竟当时他的妻子生着重病,如果不是他的这个决定,很有可能就一命呜呼了。

也有人表示反对,因为这不是一张简单的欠条,而是一家人的荣耀。

茶余饭后的消遣

说实话,对于这种反对的说法,本人不能赞同。

首先,郭建英不是不劳而获之徒,他是实在没有办法了才想到这张欠条,而且是为了救人。

其次,这张欠条被回收了之后就被保存到博物馆了,会有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个感人的故事,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种更好的传承。

而且,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政府就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搜罗欠条了,就是希望能够兑换自己的诺言。

借条

只要老百姓拿上了欠条,政府都会如数归还,很多人政策出来就去进行了兑换,政府也实现了自己的承诺,只要欠条是真的,都不会拖欠。

当然也有一些人就像郭老爷子一样,一直没有选择兑换,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是当事人,他们都有自己的选择的权力。

结语:

其实整个故事看下来,就是验证了中国一句老话:“善有善报”。

过老爷子当年的不遗余力的支援八路军,经过几十年之后,竟然意外地帮助他的孙子度过了难关。

说是福报也好,说是轮回也罢,终归讲究的都是一个“善”字。

关键词: 没有办法 工作人员 那个时候

责任编辑:Rex_0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