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包头首富金利斌:摆地摊起家,积攒25亿身家,44岁为何到工厂自焚

金利斌

2011年,经过法医鉴定与专业的DNA比对,警方确定了金利斌自杀身亡的事实。这位曾经的包头首富,依靠自身实力在商界呼风唤雨,迎来人生巅峰。

生活一帆风顺的金利斌,为何选择自焚?

出身市井,白手起家

1967年,金利斌生于内蒙古包头市。少年时期,金利斌的父亲身患重病,为了给父亲治疗,家中的积蓄已经消耗一空。

作为金家唯一的经济来源,金利斌的母亲只能前往工厂打工,生活十分艰辛。如此,幼年的金利斌便无人照看。

万般无奈之下。母亲只能将金利斌放在背篓中,背着他走街串巷,吆喝着卖东西。正是少年时期的贫穷记忆,让金利斌自小便产生了做生意的想法。

随着年龄逐渐增长,金利斌具备了劳动能力。为了分担母亲的重任,他中途辍学,前往一家工厂的流水线,做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

尽管工厂的工资有限,却足够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金利斌对于现状也十分满意。

然而不久后,意外不期而至。大环境经济不景气,工厂收入逐渐减少,只能选择裁员。没有学历,没有技术的金利斌,不慎被工厂辞退。

那年,20多岁的金利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自己未来的道路,究竟在何方?

金利斌四处寻找工作,皆以失败告终。最终,他只能跟随母亲,做着摆地摊的小生意。自此,金利斌的自主创业之路也正式开始。

刚刚从事摆地摊工作时,金利斌吃尽了苦头。地摊生意原本利润有限,买家却始终讨价还价,态度恶劣。

与此同时,为了躲避城管的追查,金利斌和母亲一直四处奔波,身心俱疲。那时的金利斌也下定决心一定要闯出些名堂,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或许是自小在母亲的经商理念下耳濡目染,金利斌初次接触摆地摊,就有着敏锐的观察力与经商头脑。

他擅于观察周边事物,也懂得年轻人的喜好。不久后,金利斌就发现了话梅味瓜子的商机。

那时中国交通发展仍然存在较大进步空间,内蒙古作为偏远地区,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外界的新奇玩意儿无法第一时间进入。至于话梅味瓜子,市面上并不多见。

金利斌与母亲商量后,立刻用自己的全部积蓄,买下了包头的话梅味道瓜子独家权。事实证明,金利斌的选择没有错。

短短两个月后,金利斌就赚到了40多万元,成为了当地的“万元户”。有了启动资金后,金利斌将投资的目光转移到了其他领域。他在包头开了一家糖酒批发部,开始接触奶制品。

经过市场调研,金利斌发现了隐藏在乳制品市场中的巨大利润。那时伊利企业在内蒙古崭露头角,金利斌再次花费了一定钱财,买下了伊利液态奶的代理权。

后来,伊利企业在中国奶制品行业中迅速发展,势不可挡。与此同时,金利斌也获得了可观的利润。事业成功的他遇到了自己的爱情,家庭也十分和睦。

就这样,10年的投资,让金利斌从一个穷小子摇身一变,成为了拥有两家批发部、一家超市的“富豪”。

两次成功的投资,让金利斌有了极大的自信。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金利斌开始将目标投向更广阔的市场。

事业巅峰

2002年,金利斌在城里买了房子,同时也将乡下的房子翻修,成为了乡亲们眼中“有出息”的人物。后来,金利斌投资创办了包头市惠龙商贸有限公司,步入企业家的行列。

几年之后,惠龙商贸公司迅速发展,贸易范围遍及洗浴、超市、物流、矿石等多个行业。

与此同时,国际会馆、天富投资、曲迷奶业等著名的企业,都是惠龙公司旗下的品牌。

2004年,金利斌前往一家洗浴中心。此时他突然意识到,洗浴中心获利多,资金回笼快,是投资的不二选择。

然而那时的金利斌并没有投资洗浴中心的经验,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后,他还是决定摸着石头过河。

不久后,金利斌创办了惠龙洗浴城,由于缺少足够的经验,洗浴城经营惨淡,入不敷出。

金利斌分析问题,猜测或许是洗浴城不够豪华。不久后,他便花费了大量的金钱,修建了更为豪华的洗浴城。

尽管后来洗浴城有了稳定的客流量,但金利斌有些轻率的决定,却为他日后的投资失败埋下了隐患。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众多创业型人才如雨后春笋般竞相涌现,金利斌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金利斌深思熟虑后,又创办了包头市福禾豆业有限公司,从事食品贸易,而他则担任董事长一职。

惠龙集团董事长、福和豆业董事长,金利斌两个辉煌的头衔,引起了众人的羡慕。

金利斌执掌整个公司的“生杀大权”,小到食品、大到能源,均有金利斌投资的身影。在集团发展蒸蒸日上的同时,金利斌作为成功人士的代表,经常受邀参加各种晚会。

出现在慈善会议上的他一掷千金,在公众面前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不久后,金利斌先后获得了“感动包头年度人物”等称号,旗下的企业也成为了内蒙古的百强企业。

惠龙公司最辉煌时市值曾经达到25亿,金利斌因此一跃成为包头市的首富,与此同时,惠龙公司的发展也直接拉动了内蒙古经济的增长。

一时之间,在包头乃至内蒙古,金利斌风头无两。

在担任董事长期间,金利斌还进行了跨境投资,然而因为经济实力有限,金利斌从投资中得到的回报并不多。是以,金利斌便产生了扩大商业版图,增加融资的想法。

然而惠龙公司的发展已经接近饱和状态,金利斌想要继续扩张,只能提高其科技水平,对于金利斌而言,高新技术领域花钱如流水,且十分陌生。

渴望成功的金利斌并未考虑实际状况,决定直接投资。在此之前,金利斌凭借着慈善家的身份,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

颇有社会地位的他,在包头市几乎说一不二,他前往各大银行贷了一部分钱款。然而这些钱款相对金利斌实际需要的投资而言,依旧是杯水车薪。

金利斌焦急不已,一次意外的机会,他看到了金融市场中的红利。股票交易所全面飘红,便意味着公司的巨大收益。

金利斌开始思考,是否可以趁机将惠龙公司发展为上市公司,随后打开融资渠道?

尽管惠龙公司的实力不可小觑,但想要成为上市公司,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与漫长的准备。此时的金利斌已经被金钱冲昏了头脑,试图走上歪路。

他决定以个人与公司的名义,从民间人士那里筹集贷款,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非法集资。

最初金利斌非法融资的范围有限,只在内部员工与少部分的社会人员中进行。金利斌承诺,自己每个月将会为他们提供极高的利息。

借贷10万元以下的债权人,每个月可以得到两分利,10万元以上,则可以获得三分利。这样的利息,显然超出了银行的平均水平。

随着融资需求的不断增大,金利斌在后期甚至将利息直接提高到了一角。

鉴于金利斌的威望与能力,众人纷纷选择投资,趁此机会,金利斌再次依靠非法得来的资金,让惠龙公司更上一层楼。

经此一战,金利斌在投资界的声誉也大大提高,众人纷纷称赞其“本金安全,利息高”。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众人决定将钱投资到金利斌的项目中。

是以,包头民间,从餐馆老板、教师,到公司老板,纷纷选择为金利斌的项目注资。金利斌的融资对象,几乎囊括了包头市各个阶层,融资数额从数万元至上亿元之间都有。

这场融资,看似金利斌与债权人均获得了利润,实际上游走于法律边缘之外的两方人,都陷入了彻底的疯狂。

部分民众为了更大的收益,甚至将自己的房产、汽车拿出去抵押,有的人也直接从银行借款。

依靠经济实力与社会威望,金利斌一轮融资便可以得到两个亿的收入。2007年,金利斌将筹集来的资金投进惠龙公司,其经济发展态势近乎疯狂。

金利斌作为幕后功臣,也获得了经济建设功勋人物的名誉。人们并不知道,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的金利斌早已经负债累累。而惠龙公司,更是千疮百孔。

英雄迟暮,一片唏嘘

金利斌每天都需要向民间债权人支付500万元的资金,这让他面临着极大的压力。高额的利息,让企业的获利逐渐下降……金利斌沉浸在拆东墙补西墙的策略中,已经失去了理智。

从第一轮融资开始,惠龙公司的债务便越来越多。而金利斌的融资进程始终没有停止,逐渐呈现出一发不可收拾的状态。

金利斌自觉难以维持下去,便更加疯狂地扩大借贷范围,纵使是高利贷资金,他也照收不误。不久后,金利斌在公司成立了4个融资部,专门向社会公开筹集资金。

惠龙公司的融资过程,也在2008年达到了巅峰状态。

面对公司越来越大的窟窿,金利斌焦头烂额。一次,在与朋友闲聊过程中,对方提到:豆类产品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企业。

如果金利斌旗下的豆制品公司能够成为领军者,便有极大的可能成为上市公司,开始新一轮的融资。

听到朋友的建议,金利斌陷入了沉思。不久后,已经进入破产边缘的他决定冒险一试。2008年,金利斌再次筹集到5亿的资金,在包头建立了中国福禾豆业生产基地。

他计划以此为依托,成为中国豆类食品行业中的领头羊,真正将公司发展为上市公司。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金利斌向此次的融资对象承诺了更高的利息,从36%到96%不等。

与此同时,金利斌向众人保证,未来的福禾豆业生产基地,一定会成为豆制品行业中的“伊利”。

这出乎预料的利率与好高骛远的目标,都让众人颇为怀疑。然而抱着富贵险中求的心态,众人还是选择将钱借给金利斌,如此,福禾豆业便有了充足的建设资金。

2008年,金利斌命令中国福禾豆业生产基地开工,2009年,厂内相继有了豆腐、豆浆、豆芽、豆渣4条生产线,对于这家现代化的公司,众人均信心十足。

遗憾的是,这次的福禾豆业,不仅没有带来巨大的收益,反而呈现亏损的状态。在惠龙公司面临巨额债务的同时,福禾豆业再次沦陷的消息,让金利斌陷入了深深的绝望。

金利斌旗下的两个公司资金越来越紧张,公司运行也不堪重负。

万般无奈下,金利斌只能暂时将福禾豆业以4000万的价格抵押给典当行。与此同时,惠龙公司的资金链,也摇摇欲坠。

渐渐地,金利斌已经无法按时支付承诺给债权人的利息,债主们反复催促,金利斌无计可施,渐渐陷入了绝望。他四处奔走,终于得到了一家银行愿意提供贷款的消息。

然而银行却提出了条件,第一,将福禾豆业的土地、厂房用作抵押;第二,将7500万存进银行。

然而此前金利斌已经将福禾豆业抵押出去,他只能东拼西凑筹集到4000万,将福禾豆业从典当行赎回,再将其抵押给银行。

最终,金利斌历经重重阻碍,终于拿到了5000万元的贷款。然而这些钱仅仅只停留在公司账户上一天的时间,便被前来讨债的债主们瓜分。

金利斌十分无奈,只能另寻出路。经过协商,一名香港投资商愿意为金利斌提供5亿的资金,前提是获得福禾豆业20%股份的股份。

然而投资商来到福禾豆业参观后,便意识到了其中的问题,遂拒绝了金利斌的邀请。如此,金利斌最后一扇求生的大门,彻底被关上。

据相关人员透露,金利斌欠下的14亿债务中,1.5亿来自银行的贷款,其余的全部来自民间的非法集资。而身价暴跌的金利斌,显然没有偿还这些欠款的能力。

走投无路的金利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2011年的晚上,金利斌与司机、保镖,一起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金利斌的司机回忆,从前不愿饮酒的他,被金利斌灌下了整整一瓶酒。然而嗜酒如命的金利斌,却没有喝下一杯。

趁着司机酒醉,金利斌驾驶着自己的奥迪A8,来到了福禾豆业生产基地的大院。他从车上拿下汽油,洒在了周围,随后关上车窗,将汽车点燃。

就这样,金利斌鲜活的生命在熊熊燃烧的火焰中彻底化为灰烬。后来据专家推测,金利斌从点火到死亡,只经历了不到10秒钟的时间。

金利斌自焚的消息在第二天传遍了整个包头市,众人大吃一惊,更多的人却对此表示怀疑。在他们看来,金利斌或许并没有真正死亡,他只是制造了自杀假象,想要逃脱欠款。

然而警方经过法医鉴定与DNA比对,确认了死者正是金利斌。

辉煌始,迟暮终。44岁的金利斌,选择以最惨烈的自焚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人生,可悲,可叹。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生产基地 洗浴中心 法医鉴定 万般无奈

责任编辑:Rex_0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