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胆大心细的人做什么都会成就斐然,做好人能建功立业,做坏人也让人罄竹难书。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让人诟病甚至恨得牙痒痒的人物。
他叫李友灿,一个靠自己走上人生巅峰,又凭实力被万人唾骂,法理难容的“中国第一贪”!
鸡窝里也能飞出真凤凰
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在河南农村的李友灿,年仅三岁没了爹娘,和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姐姐过着苟延残喘一般的生活。
无论是时代的特性还是原生家庭的悲剧,都让两个脆弱的生命活的比一般人更心酸一些。
但是李友灿活下来了,不止活下来了,他强大的内心让他活的十分端正,接踵而来的磨难和透不过起来的饥饿感带给他的不是绝望和萎靡。
反而让他更加懂得自己的生命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想要活下去,就要抓住机会!
1970年,初中在读的李友灿敏锐的把握住了政府征兵入伍的机会,他凭借良好的身体条件、简单的家庭关系以及自己阳光正直的性格,被应召入伍,成为了优秀的人民子弟兵。从此再也不用忍饥挨饿。
进入军队之后的李友灿,十分珍惜自己生命中这一难得的机遇。
在部队里,他一直是练兵场上的标兵,政治考核中的魁首,因为表现良好,没多长时间就被破格提干,成为了同期兵中入党最早的一批人。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打响,对于和平年代的中国军人来说,是一次真枪实弹的大练兵,青春正隆的李友灿跟随自己的部队来到了这片艰辛的战场。
在战场上,受到军队良好教育的李友灿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他和战友们不顾生死,奋勇杀敌,最终代表中国军队的正义力量,以“战斗功臣”的形象活着回到了祖国。
参加过战斗的李友灿仿佛是被枪炮打磨出了更加夺目的光彩,作为战斗英雄的他很快被保送到军校。
他凭借自己与生俱来的坚韧性格,拼搏精神,未满而立之年,就已经将自己原本如泥潭困兽一样的悲惨命运扭转乾坤,仿佛真的是涅槃的凤凰,从此走上了光耀门楣的仕途之路!
1987年至2003年,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李友灿从一个小小的省厅办公室干部一路青云直上,成为省级的主要干部。
但也就是在这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这位曾经凭一己之力扭转坎坷命运,直达云霄九重的“真凤凰”,同样凭借自己的力量把自己从九重天上拽了下来,摔成了被世人唾弃的恶心模样!
万恶源于一个“小念头”
刚刚走上政途的时候,李友灿依然是个腰杆挺直的好干部,他将自己在部队中学到的好习惯带到了自己所在的机关里。
将自己在军校中学到的领导才能运用到为百姓做实事中去,曾经屡次获得领导同事的褒奖。
不仅如此,他还是个紧跟时代发展,在工作上求新求变,为政府建设出谋划策,为百姓致富殚精竭虑的好公仆。
1997年,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他在这个大好政策的扶持下,也为当地的百姓谋取了很多的好政策和好项目。
但是也是因为改革开放,让很多商人的心活了,也让李友灿的心一点点偏了。
当时是国外汽车产业进驻中国的关键时期,谁能够申请到进口汽车的配额审批,谁就会摇身一变,成为弄潮儿中最早上岸的那一个。
而手握大权的李友灿就是这些弄潮儿们虎视眈眈盯着的那块上岸的木板。
官途通畅的李友灿其实早就在一路攀升的道路上体会到了权利给自己带来的便捷和一些“秘不可宣”的身价。
同时也给他养出了一些早年间为了生存与拼搏无暇顾及的怡情小趣。
在官场应酬往来之中,他认识了这世间比政府大楼更气派的会所,比当兵打靶更有趣的游戏,以及比机关同事更活络的人际关系。
2001年,高尔夫还是个平民百姓想不不敢想的高级游戏,但是却已经成为了李友灿必不可少的业余生活。
那些动辄上千元的会员费,就是李友灿用自己手中的权利创造出的另一种隐性价值。
而这,只是罪恶的点点火星罢了。
在一次高尔夫球聚会当中,李友灿认识了改变他一生的人——丁宁。
当时,丁宁是北京一家汽车贸易公司的总经理。
可以说他们的相遇并不是偶然,一切都在丁宁的计划当中。
他在见到李友灿的一瞬间,就摆出了极尽谄媚的姿态,极大的满足了李友灿日渐膨胀的虚荣心。
但是当时的李友灿已经见过了太多的世面,丁宁那小打小闹似的示好对他来说简直不够看。
奈何丁宁也是个不打不低不罢休的性子,一次两次无法打动李友灿,他就制造更多的机会取得李友灿的好感,终于经过多次的“深度交流”。
丁宁的坚持和投其所好终于打动了李友灿,再一次宾主尽欢的饭局之后,李友灿大笔一挥,将手上的进口汽车配额权限批给了丁宁。
而他自己也以默许的形式,接受了丁宁“善意”的感谢。
2001年,是李友灿人生的分水岭,也是他在贪污的道路上取得第一桶金的时候,因为这一次审批给丁宁的汽车配额,他动用了自己的权利和手下的关系。
在明知违法的前提下,与自己手下企业的高管里应外合,将69个汽车配额用神不知鬼不觉的方法赔给了丁宁。
而这位丁宁也极其大方的一次性回报了李友灿300万的感谢费。
那时候的李友灿,还只是个第一次把握不出自己手中糖果的小孩子。
或许在他看来,他对丁宁开的一点点口子,只是他一时的心软或者是心动,只不过是因为一点走偏的小念头而没有攥紧自己手中的糖果。
即便是当时自己的同僚正因为贪污受贿被依法严办的风口上,他也没有把自己归类在贪官的行列里。
一来二往,再无回头路
然而,即便他已决心握紧自己手中的糖果,却防不住尝到甜头的小偷再来哄骗。
不久后的又一次高尔夫球聚会中,丁宁故技重施,再次以利诱之,彼时的李友灿双眼眺望着眼前千金购置的优良草坪,喝着价值上万的红酒。
他已经完全适应了有钱以后,灵魂上的一种自由飞翔的感觉,十几年军队和战场磨砺下来的尖刀意志也一点点在酒色财气的熏陶下生出了斑驳的绣痕。
当听到丁宁提出会以更加丰厚的报酬来感谢自己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点了头。
甚至一不做二不休,这一次开放的特权是上一次的2倍!
至此,李友灿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里,仅从丁宁手中就贪污了1000多万。
第一次知道自己的“举手之劳”能给自己捞到这么大一桶金的时候,李友灿整个人都傻了。
他快乐的像个没脑子的孩子,居然自己亲自开车去北京将现金塞满后备箱再一路开回了河北!
有了这笔钱,李友灿再也不用为自己的仕途难以再上一步担忧。
只要他把握好自己现有的权利,就能够让自己日进斗金,只要有了这些钱,他就能够给家人买好房子,给儿子提供好的读书条件。
他可以随心所欲的吃遍山珍海味,也可以一掷千金的在球场上尽情挥杆!
连续两次的和平交易,让李友灿彻底消除了自己心中的愧与怕。
在之后的两年里,李友灿先后三次用这种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的方式向丁宁大开方便之门。
而丁宁对他的回馈也是十分大方的,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李友灿从丁宁处总共受贿4723万元人民币,这个概念是什么?这是一个中等县政府一整年的财政收入啊!
为了给这四千多万人民币找个隐秘的归处,谨小慎微的李友灿做了一件令人唏嘘的举动。
他在北京郊区买了一个独立的房产,作为这些赃款的保险箱!用一座房子做保险箱存放自己贪污的现金,这是多么荒唐又是多么令人感叹的一个举动啊!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强,河北省政府这样莫名其妙被批走的汽车配额不可能不被有心人怀疑。
然而,事情眼看着就要败露的档口,紧张的风向却急速扭转,成为了更多商政勾结效仿的标杆,越来越多的人以各种各样的名目求道李友灿门上,请他再开方便之门。
也有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效仿李友灿,用自己手中的权利谋求一点点“福利”。
于是贪污腐败的不正之风就这样从丝丝缕缕的渗透变成了卷起铺天盖地黄沙的飓风。将法律的利锤唤醒!
眼看大难来临,仓皇独自逃离
2003年8月,这越演越烈的正经贸易问题终于引起了上级领导的注意,而从基层提交上来的针对李友灿本人的检举材料也与日俱增,让上级领导不得不谨慎行事。
而当兵出身的李友灿,敏感的注意到了这平静一下的一点点涟漪,经过很多天的观察与分析,他果断的做出了一个决定——跑!
说跑就跑,在调查人员刚刚开始前期搜证的档口,李友灿就已经抢先一步将自己违规审批的所有材料全部销毁了。
紧接着他直奔北京自己的“现金保险柜”将自己视若珍宝的真金白银全部打包装好,瞒着自己所有的亲人朋友,连自己的糟糠之妻都狠心的抛弃。
以最快的速度用假身份证通过旅行社办理的俄罗斯旅游护长,连夜躲到了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
当调查组的人从李友灿秘书口中得知李友灿已经好几日没来上班的消息时,李友灿已经胆战心惊的隐秘在了哈巴罗夫斯克的一间廉价出租屋里。
2003年9月,针对李友灿涉嫌受贿的事件调查工作正式启动,经过四个月的走访取证,2003年12月,正式将李友灿以涉嫌受贿罪定罪,并正式进行全球逮捕。
2004年4月,通过俄罗斯警方的大力支持和调查组人员的通力合作终于将李友灿抓捕归案,至此,他终于到了为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交作业的时候。
负疚在心,自杀三次未遂
在抓捕审理的过程中,李友灿交代了他在逃亡阶段的心路历程:
面对自己犯下的罪行,这个镣铐加身的男人一方面虽然惧怕刑法对自己的处置,一方面在内心深处却也感到一丝丝安定。
逃亡海外的这段时间里,他没有合法身份,语言不通,更不敢在华侨身边驻留,只能一个人蜗居在窄小脏乱的出租屋里。
因为知道自己身负重罪,他每天都活在有朝一日被抓捕归案的恐慌中,怀揣着那么多的钱,在国外却形同废纸一般,他不敢兑换,也不敢直接与人交易。
只能像个老鼠一样每天伪装自己出去觅食,在龟缩在阴冷的房间里胡思乱想、强大的心理压力激发出浓重的悔恨。
让他无时无刻不在后悔自己因为一念之差犯下的不可挽回的错误,更让他开始思念自己远在他乡求学的儿子和被他抛弃的发妻。
在这些重如千斤的思想压力之下,李友灿几近崩溃,他曾经起了三次自杀的念头,但是命运却偏偏不愿轻易放过他。
第一次自杀,李友灿选择了上吊,荒唐的是当他下定决心蹬掉椅子的时候,上吊的绳子却断了。
第二次他选择用更结实的皮带把自己勒死,可是却依然没有死成。
第三次,他吞下了整整一瓶的速效救心丸,以为这次自己必死无疑,第二天睁开眼睛却发现自己居然还活着!
是啊,犯下如此恶贯满盈的重罪,上天怎么可能让他如此轻易地结束生命!
2004年9月10日,李友灿依法被判处死刑,可怜那个对他所犯罪行一无所知的妻子,自从知道他被捕之后就日日以泪洗面。
直到2006年4月29日,在李友灿即将被注射死刑之前,这个可怜的女人才有机会见到自己丈夫的最后一面!
李友灿用他一生的轨迹告诉世人,上天不会忽视一个努力的人,但是法律也不会放纵一个投机取巧的人。
无论是多大的权利,都是国家赋予的,是用来为为民服务、为国建设的,绝不是给某些贪婪的人谋取私利的!
任何人,一旦触犯了人民的权力和国家的信任,必然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关键词: 哈巴罗夫 年的时间 改革开放 神不知鬼不觉 高尔夫球
责任编辑: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