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

【微纪录·云南故事】“生命强者”的精彩人生

和志刚在写书法(3月9日摄)。新华网 赵普凡摄

云南丽江,清晨还带着些许寒意。

黑龙潭公园内,和志刚已开始晨练,微风吹过,他的袖口随风摆动。这一幕倒与他的网名“两袖清风”颇为相配。

“灾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生活失去勇气”“身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人生失去目标”……对自幼失去双臂的和志刚来说,这不是“心灵鸡汤”,而是他的人生——经历不幸后重拾生活的勇气,失去双臂后找到人生的目标。运动员与书法家这两个身份,将和志刚的人生雕琢成了一部活脱脱的“励志大片”。

丽江古城内的书香味

在热闹的丽江古城,总有不少人会为一个与这份热闹有些出入的地方驻足——和志刚书斋。

吸引人目光的,是挂在店内刚毅中透出清秀的书法作品,也是书斋主人和志刚写书法的方式——用口咬着毛笔来写。待他完成书写后,人们便会毫不吝啬地送上掌声,和志刚也乐在其中。在他看来,这是这个世界对他的善意,也是一直激励他前进的动力。

和志刚在写书法(3月9日摄)。新华网 赵普凡摄

和志刚喜欢写遒劲坚毅的字体,也会探索如何写出小孩子喜欢的字,因此刚进书斋就能看到一个小巧可爱的“福”字。他也会为了锻炼耐力写《陋室铭》等字数较多的作品。

再往里,可以看到和志刚的另一段人生——残疾人运动员。得过32枚残运会金牌的他,将自己运动员生涯的精彩影像挂在了书斋内,如果说这段人生经历锤炼了他的毅力,那么他对书法的坚持便是对这份毅力的延续。

是从何时开始和志刚有了这份执着,并书写出不一样的人生?故事要从他11岁那年说起……

人生从11岁开始

和志刚写过一本名为《假如上帝还我一双手》的自传,第一章节便是“人生从11岁开始”,这也是他失去双臂的那一年。

和志刚在写书法(3月9日摄)。新华网 赵普凡摄

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的白沙镇,一个靠近玉龙雪山的镇子。雪山下,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爱踢球的孩子,和志刚也是其中之一。儿时的和志刚热衷于和小伙伴玩耍,爬高上低。一天,他去和小伙伴们踢球,一旁的箱子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为了证明自己的胆量,他做了一件危险且改变他一生的事——摸变压器。

就这样,和志刚失去了双臂。他也曾消沉过,迷茫、不愿社交。可看着为他愁容不展的父母,他变得要强起来,“这一切是我自己调皮造成的,我还有什么资格让父母这么操心?”

和志刚在书法作品上盖印章(3月9日摄)。新华网 赵普凡摄

在父亲的鼓励下,和志刚开始练习用口咬着笔写字,为努力回归校园做准备。“太难了,不是一般的难!”用口咬笔的时间长了,牙齿疼得受不了,连吃饭都很困难,但他明白自己没有任何退路,“甚至写字流出来的口水都强咽下去!”历经日复一日的苦练,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志刚已写得一手好字。

书法让和志刚重拾生活的信心,而体育为他的人生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和志刚说,那时并没有集中的训练,都是靠自己坚持早起锻炼,有时训练场地甚至就在田间。1984年,和志刚代表丽江市参加了云南省残疾人运动会,获得了400米、800米、跳远三枚金牌。当年,他又代表云南省参加了中国第一届残疾人运动会,并获得400米金牌。

回忆起比赛经历,和志刚依然保留着一份骄傲,在9年的运动员生涯中,他在各级各类残疾人运动会中,共获得32枚金牌,包含田径、游泳等多个项目。

不愿停下的脚步

和志刚从未停下前行的脚步。

随着自媒体的兴起,和志刚将学习目标对准短视频制作,通过一个多月的学习,现在已经能咬着手机触屏笔剪辑自己写字的视频,并发布在短视频平台上。

通过平台,他发现与自己一样的人还有很多。“我喜欢能够鼓励身边人的书法作品,也希望我的人生经历可以鼓励更多人。”除此之外,他还琢磨着学习网络直播,并给自己定下了“涨到十万粉丝”的目标。

由于身患腰肌劳损、关节炎等病痛,和志刚练字的时间比从前减少了很多;随着年龄的增长,从前许多可以自己完成的事也必须依赖别人,但他依然乐观面对生活,“无论是我的人生经历,还是我的书法作品,希望都能为在生活中遭遇挫折的人带来一些光亮!”

出品人:韩海阔

监制:李霞

统筹:罗春明

编导:赵普凡

摄影:赵普凡

剪辑:李浩

撰稿:柴静

外联:李宁 和润仙

关键词: 云南故事

责任编辑: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