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

兰州榆中县土地荒漠化改善 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初秋时节,登马啣山顶,极目东望,兴隆林海绵延,远处的榆中盆地连同阡陌层染的美丽村庄尽收眼底。

这一幕幕赏心悦目的美景,凝聚着榆中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多年来,榆中县以“生态先行,突出绿色”的总要求,坚持“整山系整流域推进、集中连片综合治理、突出成片规模效益”的原则,形成了“政府全面负责、部门齐抓共管、社会积极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相继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含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天然林资源保护、新一轮退耕还林、面山绿化等重点林业建设工程,助推造林绿化搭上“直通车”,实现“新成效”。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化植树造林,土地荒漠化得以改善

榆中县实行“以水定林,林跟水走,提质增效,稳步推进”项目绿化模式,目前已完成黄土高原综合治理造林项目5.4万亩、封山育林4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14.15万亩、森林植被恢复工程1.76万亩、重点区域生态修复项目1.66万亩、中央财政造林补贴项目0.8万亩、面山绿化项目1.27万亩,建立县级机关干部义务植树基地6处,全县林地面积达到88.95万亩,全力促进荒漠化趋势得到有效改善。

以重点区域为关键,强化动植物管理,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从2018年以来,榆中县夏官营镇郝家湾村白条湾社山坡上野生岩羊群奔跑,金钱豹“光临”贡井林场。白条湾放羊的老张告诉记者,现在生态好了,岩羊比以前多了,但成群结队出现在离村庄不远的山上几乎没见到过。据了解,10多年前北山区域岩羊尚不足500只,现在根据专家监测,岩羊数量超过了1000只,这充分说明了生态榆中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贡井林场职工白取明是1980年来到贡井林场的,至今干了40多年了,这些年他亲眼见证了北山地区生态环境不断向好,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在这里安家。现在巡山时经常能看到成群的岩羊、野鸡等,去年红外线相机还记录豹子在贡井林场活动的身影,这里已成为野生动物的天堂。

据统计,榆中县有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类动物14种,马麝数量达到2200只以上,岩羊1000只以上;有属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3种,国内特有5种。该县切实将科学和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工作落实落细。

以夯实责任为重点,强化因地制宜,管护机制不断健全

多年来,榆中县以加强栽植、灌溉、抚育、防病、防火等四季管护工作为主抓手,大力发展侧柏、云杉、樟子松、紫叶稠李、榆树、山杏、柠条等乡土树种,做到适地适树、宜造则造、宜封则封、综合治理。同时,该县选聘各类护林员819名,对全县林地进行网格化保护。

贡井林场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六十年来,经过两代人的努力,造林区域已拓展到贡井、中连川、清水、夏官营、金崖等乡村,总面积12.9万亩,造林面积5.9万亩。目前已形成了天池峡柠条场、北山水保站为两翼的生态长廊,成为榆中县最大的人工生态工程,改善了周边20公里范围的局部气候,成为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典范。

另外,榆中县积极协同,通过强化科技支撑初步形成了检测体系,将北纬35°57′以北地区纳入荒漠化监测范围,同时设置23个样地;设立3处林业有害生物国家级黄斑星天牛测报点,48个常规监测点,68个固定标准地。

据了解,自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榆中县相继实施了“三北”防护林、生态县林业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南北两山绿化五大重点工程建设。第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榆中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8.93万亩,全县1.68万农户6.91万人农民直接从中得到了实惠,特别是北山贡井林场每年基本上以5万亩的速度在递增,局部生态及小气候改善已初见成效。(记者杨贵智)

关键词: 土地 荒漠化 生物 保护 榆中县

责任编辑:Rex_01